功效与作用
辟秽,解暑,和中,祛湿,止呕。
藿香图片
主治
主治感冒暑湿,寒热,头痛,胸脘痞闷,呕吐泄泻,疟疾,痢疾,口臭等,妊娠呕吐,鼻渊,手足癣症。
成分及药理研究
主含甲基胡椒酚、茴香脑、茴香醛、柠檬烯等成分;尚含黄酮类化合物,如刺槐素、椴树素、藿香苷、藿香精等。具有抗菌、抗病毒、抗螺旋体等作用。
1.藿香提取物能扩张微血管,略有发汗作用。 2.藿香挥发油能促进胃液分泌,增强消化力;有解除胃肠平滑肌痉挛、收敛止泻的作用。 3.藿香煎剂、乙醇浸液对多种毛菌、真菌有明显抑制作用;其煎剂对钩端螺旋体小剂量有抑制作用,大剂量有杀死作用。藿香中的黄酮类物质对呼吸病原体有明显抑制作用。 4.藿香挥发油具有防腐作用。
禁忌
阴虚火旺者忌服。
孕妇慎用。
本品与广藿香均有很长的药用历史,功用及不良反应等类似广藿香,但习惯认为广藿香的品质优于藿香,故现代很多典籍将两者分列。
食用方法
日常用量:4~9g;鲜品量加倍,水煎服,也可外用:煎水含漱。
选方
1、治夏季感冒暑湿:藿香、荷叶各5g,茉莉花、青葙花各3g;用开水冲泡,经常饮用,可治夏季感冒暑热。
2、利水消肿:藿香、干姜、官桂、砂仁各0.3g,甘草3g,白术、茯苓、陈皮、泽渴各12g;将以上9味中药研成细末,用蜂蜜水调服,每天1次。
3、治伤寒头痛、寒热、喘咳、心腹冷痛、反胃呕恶、气泻霍乱、脏腑虚鸣、遍身虚肿:藿香90g,大腹皮、白芷、紫苏、茯苓各30g,曲半夏、白术、陈皮、厚朴、桔梗各60g,炙甘草75g。将以上11味中药研成细末。每服9g,加生姜和大枣水煎,去渣,热服。
4、治湿温初起、身热恶寒、肢体倦怠、胸闷口腻:藿香6g,半夏、泽泻各4.5g,茯苓、杏仁、猪苓、淡豆豉各9g,薏苡仁12g,白蔻仁、通草、厚朴各3g。水煎,去渣,温服。
方一:治疗外感风寒,内伤湿滞
藿香、茯苓各12g,紫苏、大腹皮、白术、半夏各9g,白芷、陈皮各6g,厚朴、桔梗、炙甘草各5g,生姜3片,大枣2枚,水煎服。
方二:治疗夏季急性胃肠炎
藿香、紫苏、半夏各10g,陈皮5g,水煎服。
方三:治疗口臭
藿香适量,加水煎汤,时时噙漱。亦可用沸水冲泡,代茶饮用。
方四:治疗妊娠恶阻
藿香、半夏、陈皮各10g,苏梗、川朴、砂仁各6g,生姜汁20滴,水煎服。
方五:治疗手癣、足癣
藿香30g,大黄、黄精各12g,皂矾15g,浸于1000ml米醋内,浸8~10日,去渣备用。用时将患部放入药液中浸泡,以全部浸入为度。每次浸半小时,每日浸3次,浸后忌用肥皂水或碱水洗涤。
方六:治疗暑湿泄泻
藿香、苍术、槟榔各10g,黄连、厚朴各6g,木香5g,地锦30g,水煎服。
方七:治疗单纯性胃炎
藿香、黄芩、制半夏、佩兰各10g,陈皮6g,制厚朴5g,水煎服。
方八:治疗胃气痛
藿香、厚朴、枳实、青木香各10g,砂仁5g,陈皮3g,水煎服。
方九:治疗妊娠呕吐
藿香10g,香附5g,甘草3g,水煎服。
药用部位
为唇形科植物广藿香或藿香的全草。
形态特征与生境分布
多年生草木,高30~120厘米。全株有芳香气。茎直立,四棱形,略带红色,疏被柔毛及腺体。叶对生,叶柄细长,叶片卵形或椭圆状卵形,先端渐尖或急尖,边缘有钝齿,基部近心形;上面散生透明腺点,下面有短柔毛及腺点。花小,密集茎顶成圆筒状花邊,紫色,淡紫红色或白色。小坚果倒卵状三棱形,黄色。夏季花初放时采全草,阴干。我国南方各省有分布。生于山坡、路旁,多栽培。
选购保存
以茎枝及叶完整、色暗绿、气芳香者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