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效与作用
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用于风寒感冒,头痛,牙痛,鼻塞流涕,鼻鼽,鼻渊,风湿痹痛,痰饮喘咳。
用法用量:1~3g。
——以上来源于《中国药典》2015版
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
1.发散风寒(风寒表证) 用治外感风寒、头身疼痛较甚者,常与羌活、防风等同用,如九味羌活汤、川芎茶调散等;若见鼻塞流涕,常配伍白芷、苍耳子等通鼻窍药同用;对于阳虚外感,表里倶寒,症见恶寒无汗、发热脉沉的,常与附子、麻黄同用,如麻黄附子细辛汤。本品性温燥烈,辛散力较强。
2.祛风止痛(头痛,牙痛,风寒湿痹证) 用治多种疼痛,尤以头痛连齿者功用颇佳。若用治牙痛,属寒者,可配以白芷;属热者,配以石膏同用,为用治牙痛之要药。用治风湿痹痛,常配伍独活、防风等同用,如独活寄生汤。
3.宣通鼻窍(鼻塞不通,鼻渊) 用治鼻病及头痛,常与白芷、辛夷等药同用。其辛散温通,芳香透达,既能发散风邪,又能通鼻窍及止头痛,为用治鼻渊之良药。
4.温肺化饮(肺寒咳喘证) 用治外感风寒,痰饮内停,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痰多清稀等,常与发散风寒、温肺止咳的麻黄、干姜等药同用,如小青龙汤;若遇寒痰停饮犯肺、咳嗽胸满、气逆喘急的,常与茯苓、干姜等药同用,如苓甘五味姜辛汤。其特点是外散风寒,内化痰饮。
细辛图片
主治
主治风寒表证、风寒感冒,头痛,牙痛,鼻塞鼻渊,风湿痹痛,痰饮喘咳等症。
用于风寒表证见有头身疼痛、痰饮喘咳、鼻塞不通,以及因风寒阻滞经络血脉所致的各种疼痛。感冒、支气管炎、鼻炎、牙痛、心绞痛、心动过缓、梅尼埃病、勃起功能障碍等可辨证用之。
成分及药理研究
含挥发油如甲基丁香油酚、细辛醚、黄樟醚等多种成分。另含消旋去甲乌药碱、谷甾醇、豆甾醇等。现代药理研究,细辛有解热、镇痛、镇静、抗菌、抗炎、抗过敏、解痉及局麻作用。所含消旋去甲乌药碱有强心、扩张血管、松弛平滑肌、增强脂代谢及升高血糖等作用。
1.细辛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2.细辛有解热、抗炎作用。 3.细辛对心血管系统有作用,其挥发油对离体蛙心具有小剂量兴奋、大剂量抑制作用。 4.细辛对呼吸系统有抑制作用。 5.细辛有抗菌作用,对各种球菌、杆菌、霉菌及真菌均有抗菌作用。 6.细辛对平滑肌有抑制作用。 7.细辛有抗氧化作用。 8.华细辛醇浸液有局麻作用,细辛根的甲醇提取物具有抗过敏作用。
禁忌
①本品有小毒。不良反应可见烦躁不安、汗出、面色红赤、脉洪数、颈项强直、瞳孔散大,或意识不清、牙关紧闭、角弓反张、四肢抽动、心律失常、血压升高、呼吸急促、胸闷,或见口渴、恶心、呕吐、肝大及脂肪变性、肝细胞瘤,或见小便闭塞、少腹膨隆、急性肾衰竭等。
②气虚多汗、阴虚火旺、血虚及阳亢所致的头痛眩晕、阴虚咳嗽及肺热咳喘、肾功能不全者均忌用。孕妇忌用。儿童慎用。
③用量以不超过3g为宜。
食用方法
日常用量:1~3g;用水煎服。
1、泡酒
细辛、白芍、杜仲、地黄、牛膝、茯苓、桑寄生、橘核、川芎、当归、防风、甘草各适量,一起浸没在白酒里,密封保存60天即可。适量饮用,行气开郁、祛风燥湿。
2、泡茶
细辛、川芎、薄荷、荆芥、白芷、羌活、防风、甘草适量混合,共同研成粉末,每次3~8克,用开水冲服,带茶饮用。治风寒感冒。
选方
1、治风寒感冒:细辛、麻黄各6g,附子l5g。附子先下,大火烧开,小火持续30分钟,入细辛,持续20分钟,入麻黄,持续5分钟,去沫取汁。
2、治头痛、牙痛、风湿痹痛:独活、细辛、川芎、秦艽、生地黄、羌活、防风、甘草各适量。水煎服。有风,加荆芥;有寒,加麻黄、桂枝;有暑,加黄茶、石膏;有温,加苍术、白芷;有燥,加石膏、竹叶;火旺,加知母、黄柏。
3、冯静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
细辛、吴茱萸、米醋各250g。 将细辛、吴茱萸研为细末;取药末6g加醋适量调成糊,于每晚洗脚后敷贴于双侧涌泉穴,外以塑料薄膜覆盖,绷带固定。
4、李述文等以驱痹汤治疗坐骨神经炎
细辛、制草乌、制川芎各6~12g,麻黄15g,牛膝、木瓜各20g,乳香10g。每日1剂,水煎服。
5、潘秋华以细辛散治疗肩周炎
细辛5g,冰片2g,生姜1g。上药为末,以白酒调膏,贴敷患部,24小时后揭掉,隔3小时后再贴。
6、口疮糜烂
细辛4.5g,研为细末,分作5包。每取1包以米醋调如糊状,敷于脐眼处,外贴膏药,每日换药1次,连用4~5日。据观察,一般口腔溃疡敷后不出4日多能痊愈。小儿高热或泄泻后满口糜烂,流涎特多,痛甚不能饮食者,用之亦有疗效。
7、多种皮肤病
细辛250g,鲜羊蹄根60g,土荆皮、生半夏、生南星、生川乌、生草乌各30g,闹羊花、荜茇、蟾酥各24g,酒精适量。制成外用药水,治疗神经性皮炎、顽癣、厚皮癣等,每日涂2~3次。皮肤糜烂破溃处、阴部、肛门周围不宜涂药,绝不可入口。
8、顽固性重症肌无力
麻黄9g,附子(先煎1小时)30g,细辛6g,黄芪30g,人参(另煎、对入)、当归各12g,白术15g,菟丝子24g,紫河车(研末、冲服)4g,鹿茸粉(冲服)3g,炙甘草6g,马钱子粉(冲服)0.5g。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
9、燥咳及喑哑
细辛、黄柏、薄荷各5g。先煮黄柏30分钟,后下细辛、薄荷再煮20分钟,取汁200ml,分2次温服。忌食辛辣、腥膻之品。以此用方治疗患者,一般服药3~5剂症状即可消失。
10、肩关节周围炎
细辛80g,研为极细末,与生姜300g杵成泥绒,铁锅内炒热,加入60度高粱酒100ml调匀,再微炒后,将药铺于纱布上,热敷于肩关节周围痛处,每晚1次。胥福林共治疗37例患者,全部获效。
11、肌内注射所致局部肿块
细辛30g,研为极细末,过筛,密封备用。在肿块及四周外敷一薄层,用胶布贴封不漏气,外加热水袋热敷即可。共治疗260例患者,均经治疗1~2日肿块消失。
12、阿弗他口腔炎
细辛粉末9~15g,加少量甘油或蜂蜜调匀成糊剂,摊于纱布上,贴于脐部,外用胶布密封,至少贴敷3日,对顽固性患者可连续贴敷2次。共治疗106例患者,总有效率达93.4%。
13、脉管炎
以取细辛15g为主,配伍桂枝、白芍、羌活、川芎各10g,当归20g,茯苓、牛膝各15g,桃仁、牡丹皮各12g,丹参30g,通草8g,大枣8枚;若疼痛剧烈者,可加入制乳香、制没药、甲珠。每日1剂,水煎分早、中、晚3次服,1个月为1个疗程。若感染甚者,并取黄连、黄柏,取水煎液反复冲洗;再取白九一丹、生肌玉红膏外敷。张自强共治疗52例患者,痊愈44例,好转6例,无效2例。
方一:治疗风湿骨痛
细辛3g,海风藤、钩藤各15g。水煎服。
方二:治疗虫牙痛
细辛适量,嚼烂放患牙处。
方三:鼻炎、鼻窦炎
细辛、全蝎各3g,防风、黄芩各6g。水煎服。
方四:治疗小儿哮喘
海螵蛸9g,炙麻黄6g,细辛1.5g。共研细末,分为3包,早、中、晚各服1包。
方五:治疗各种牙痛
细辛4g,荜拔10g,高良姜9g,冰片3g。共研细末,敷患处或饮服。
方六:治疗外感风邪头痛
川芎、荆芥各120g,白芷、羌活、甘草各60g,细辛、防风各30g,薄荷240g。以上8味共碾末,清茶服,每次6g,每日数次。
方七:治疗阳痿
细辛5g,韭子10g,泡水当茶饮,连服1个月。
方八: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咳喘痰多
细辛、甘草各3g,茯苓10g,干姜、五味子各2g。水煎服。
药用部位
为马兜铃科植物北细辛、汉城细辛或华细辛的干燥根茎及根。前二种习称“辽细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