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效与作用
清热利湿;凉血止血;消肿解毒。主痢疾;泄泻;淋浊;带下;黄疸;疔疮肿毒;喉痹乳蛾;淋巴结核;腮腺炎;乳腺炎;高热抽搐;蛇虫咬伤;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外伤出血
成分及药理研究
1.煎剂在25%浓度时对弗氏及舒氏痢疾杆菌均无抑菌作用(体外试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结核杆菌均有抑制作用。50%煎剂用平板挖沟法和纸片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福氏痢疾杆菌、伤寒杆菌有抑制作用。2.抗肿瘤作用 全草或根醇浸出液,腹腔注射,对小鼠肉瘤S180有抑制作用,其抑制率分别为3%-33%和33%-40%。
禁忌
虚寒证忌服。[br]1.《履巉岩本草》:老人不可多服,其性冷故也。[br]2.《闽东本草》:孕妇、冷痢、休息痢不宜服。
食用方法
内服:煎汤,9-15g,鲜品30-60g;或捣汁。外用:适量,捣敷。
形态特征与生境分布
1.气候土壤:喜温暖湿润环境,性强光、宜选山沟,墙脚等阴湿地栽培。2.种植:分株繁殖,春季将母根挖出,分开穴栽,穴距离5-8cm,一般大株可分3-5株丛不等,覆土压紧后浇水。3.生长期注意除草,旱季注意浇水。
记载
出自《植物名实图考》
生长地区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800m以下的石灰岩缝内或墙缝、井边。资源分布: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及山西、陕西等地。
加工制药
净制:除去杂质、洗净。炮炙:取净原材料,鲜用或晒干。采集加工:四季可采,洗净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