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效与作用
清热利尿;散瘀止痛。主外感发热;热淋;泄泻;缠腰火丹;风湿痹痛;跌打损伤
食用方法
内服:煎汤,根9~15g全草15~30g;或泡洒。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形态特征与生境分布
生物学特性 耐寒、喜凉爽、湿润的气候。忌酷暑、湿涝。对土壤要求不严,在含有腐殖质的石灰质或石砾的土壤上生长更好。栽培技术 多用种子繁殖。种子繁殖:一般育苗移栽,也可直播。春播的结实不好,多秋播,开1.3m宽的畦,按沟心距约33cm开横沟,深3~7cm,施人畜粪水后,每1hm2用种子7.5kg,拌成种子灰播种,盖细土约1cm。苗高7~10cm时,扯草松土,并施清淡人畜粪水提苗,以后注意除草、追肥。培育1年就可移栽。株行距30~40cm。田间管理 5、6月各中耕除草、追肥1次。在8月采收后再中耕除草、追肥1次。栽种3年以后,要翻蔸另种。
记载
出自 《本草纲目》:剪红纱花,茎高三尺,叶旋覆,夏秋开花,状如石竹花而稍大,四围如剪,鲜红可爱,结穗亦如石竹,穗中有细子。方书不见用者,计其功亦应利小便,主痈肿也。
生长地区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山林草地或栽培于庭园。资源分布:分布于长江流域各地,北达秦岭北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