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效与作用
祛风散寒;止咳祛痰;活血解毒;止痛。主风寒感冒;咳喘;牙痛;中暑腹痛;肠炎;痢疾;风湿关节疼痛;跌打损伤;痈疮肿毒;蛇咬伤
禁忌
体虚多汗,咯血及孕妇禁服。
食用方法
内服:煎汤,3-6g;或研末,每次1g。
形态特征与生境分布
1.生物学特性 喜较阴湿的环境。土壤以富含腐殖质而疏松、肥沃的夹砂土较好。2.栽培技术 用分株繁殖。四川地区在9-10月将全株挖起,剪断地下茎,分成单株,作为种苗。在整好的地上,开1.3m宽高畦,把腐熟堆肥施入,与土壤拌匀,按行、株距各约16cm开穴,深约10cm,随开随栽,以土刚盖过心芽为止,盖土压紧,再盖土与畦面齐平。3.除草一般以手拔除,以免损伤地下根茎,影响生长。栽后约10日,可施粪水过冬。第2年春季萌发新叶及夏季生长旺盛时,各再施粪水1次,冬季要撒施腐熟堆肥。4.病虫害防治 虫害有蛞蝓及蜗牛,可在早晨撒新石灰粉防治。
生长地区分布
生态环境:1.生于林下阴湿坡地或溪边。2.生于林下阴处。3.生于海拔300-700m的灌木丛下阴湿处。资源分布:1.分布于湖北和四川等地。2.分布于陕西、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广东等地。3.分布于广东肇庆、阳江、信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