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效与作用
益气健脾;活血止痛。主脾虚腹胀,乏力食少,肺虚咳嗽;体虚自汗;老人夜尿频数;气虚水肿;劳伤腰痛;头痛;痛经;跌打瘀肿
禁忌
《四川中药志》:凡邪实而正气未虚者忌用。
食用方法
内服:煎汤,9-15g;或泡酒。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形态特征与生境分布
生物学特性 喜高寒潮湿的环境,抗寒力强。宜选择中山或高山阴处和半阴处栽培,土壤以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肥沃疏松的夹沙土中生长最好。栽培技术 用种子和分株繁殖。种子繁殖:8-9月采收成熟种子,阴干,直播,秋播9-10月,春播3-4月进行,秋播出苗快,发芽率高,按行窝距各约27cm开穴,每1hm2用种7.5-11.25kg,种子与人畜粪水、草木灰抖匀后点播,再盖火灰一把。分株繁殖:收获时选小苗于未萌芽前栽植,每穴栽苗3-4株,栽后施土杂肥。田间管理 无论直播或分株栽种,每年4、6、10月中耕除草时结合施肥,一般篱人畜粪水,最后1次圈肥或草木灰,施后盖土越冬。
记载
出自《峨嵋药植》
生长地区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从低山丘陵至海拔4500m的高山山坡林下或路旁,以及山谷溪 边石缝中。资源分布:分布于辽宁、河南、湖北、湖南、四川、云南等地。
加工制药
以水浸湿,闷润4小时,切碎晒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