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效与作用
祛风除湿;消肿止痛。主风湿热痹;筋骨疼痛
食用方法
内服:煎汤,3-9g,或熬膏,第次3g。外用:适量,熬膏敷。
形态特征与生境分布
生物学特性 喜光,耐半阴,亦耐寒,抗旱,但不耐涝。对土壤要求不严,适应性很强。栽培技术 用种子、嫁接、根插或分株繁殖。①种子繁殖:果实成熟后,随即播种,次春发芽。若将种子沙藏,次春播种前15d,在室外背风向阳处,另挖斜底坑,将沙藏于移至坑内,倾斜面向太阳,罩以塑料薄膜,利用阳光进行高温催芽,当种子20%裂嘴时播种。也可在播种前1星期用45℃温水浸种,自然冷却后2-3d捞出,装入筐篓或蒲包,盖上湿布,放在20-50℃的温室催芽,当种子2/3裂嘴时播种,一般4月中、下旬进行,条播或点播,种脐要平放,覆土2-3cm。②嫁接繁殖:采用带木质部的大片芽接、劈接、插接或嫩消芽接等,以带木质部的大片芽接效果较好。③根插繁殖:利用春季起苗时的残根,剪成10-15cm长的根段,按行株距30cm×10(-15cm)插于苗床,顶端低于土面2-3cm,灌透水。④分株繁殖:有些灌木形植株,易生根蘖苗,可进行分株繁殖。田间管理 幼苗出土后,浇水量要适宜。苗木生长期,追肥2-3次,并松土除草。嫁接苗和根插苗容易产生根蘖芽,应及时抹除,以免消耗养方。接芽生长到15cm时,应设支柱,以防风吹折断新梢。
记载
出自《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
生长地区分布
生态环境:野生于丘陵山坡等处,各地也常栽培。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和华北及陕西、甘肃、宁夏、安徽、河南等地。
加工制药
剥去外皮,取木材晒干;或取鲜枝、叶切碎,熬膏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