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效与作用
清热利湿;解毒消肿;健胃消食。主热病口渴;岳热咳嗽;小便黄赤;肾炎水肿;白带;风湿痹痛;跌打肿痛;慢性胃炎;消化不良;小儿头疮;胎毒;痄腮;淋巴结结核;痈肿疮疖;毒蛇咬伤
食用方法
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形态特征与生境分布
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气候和阴湿环境。宜选择肥沃、疏松、潮湿的壤上或砂质壤上栽培。栽培技术繁殖入法:用分株繁殖法。春季,从母株分挖出带根些分株,按行株距30cm×15cm开穴定植。田间管理 每年中新除草2-3次,结合中耕除草,追肥1-2次;定期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夏、秋季采收,挖取根茎或全草,洗净,晒干或切碎晒干。根茎含水表冬甙忒(triglochillifl),及酚类,氨基酸,有机酸和糖。
记载
出自《岭南采药录》。
生长地区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530m以下的田边、沟旁、阴湿草丛、竹丛中。资源分布:分布于台湾、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