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效与作用
清热;解毒;利湿;退黄。主急性泻痢;黄疸型肝炎;火眼;疮疡
食用方法
内服:煎汤,2-6g。
形态特征与生境分布
生物学特性 我国东北、华北及西北山地,海拔300~1500m河谷、沟头处均产。阳性,能耐半阴,喜肥沃、疏松的湿润土壤。耐旱,忌水涝,抗寒性强,但不耐高温潮湿。栽培技术 可以播种、压条、扦插、分株和嫁接繁殖。但一般采用扦插和嫁接繁殖。嫁接砧木可用小叶女贞、水蜡和流苏的苗木。田间管理 移栽时最好将枝干短截修剪,并带上以保成活,树形要求整齐,不要偏冠,嫁接苗要经常注意砧木萌芽的修剪。遇旱时要适当浇水。夏季还应适当施肥,促进花芽分化,保证次年多开花。
记载
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生长地区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山谷溪边、山坡丛林或滩地水边。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以至西南达四川西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