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效与作用
祛风除湿;散寒止痛;接骨止血。主风寒湿痹;牙痛;骨折;外伤出血
食用方法
内服:煎汤,9-15g;或泡酒。外用:适量,研末撒布或香油调搽。
形态特征与生境分布
生物学特性 喜温湿润的环境。以排水良好夹沙土或冲积土较好。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育苗移栽。四川地区于2-3月播种。整地作苗床,开1.3m宽的畦,畦上开横沟,沟距33cm,深约7cm,播幅约10cm。把种子连牛粪粉匀撒沟里,每1hm2用种子22.5-30kg,播后施入畜粪水,上覆草木灰1cm厚,再盖1-2cm厚的细土。培育2-3年,苗高1m左右时,即可移栽。于3-4月把幼苗挖起,稍加修剪,使成1-2个主干。在选好的地上,按行、株距2-2.5m开穴,每穴栽苗1株,盖土压紧,再盖土与地面齐平,最后浇水定根。田间管理 幼苗出齐后,注意拔草。苗高10-13cm时匀苗,每隔7-10cm留苗1株,并中耕除草、追肥1次。在8月、11月各再中耕除草1次,并在11月中耕除草后追肥1次,肥料以人畜粪水为主。移栽后,当发出新芽时,松土、追肥1次,同时插设支柱。以后每年冬季都松土、追肥1次,同时把下部过多、过低的枝条剪除。
生长地区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杂木林中林缘或灌丛中。资源分布:分布于贵州、云南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