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效与作用
清热明目,润肠通便。用于目赤涩痛,羞明多泪,头痛眩晕,目暗不明,大便秘结。
用法用量:9~15g。
——以上来源于《中国药典》2015版
清肝、明目、利水、通便、降血压、清热泻火。
清热明目,润肠通便:用于肝热目赤肿痛、畏光多泪、头痛眩晕、目暗不明、大便秘结。
祛风清热,解毒利湿:用于风热感冒、流感、急性结膜炎、湿热黄疸、急慢性肾炎等。
1、清肝明目(肝热目疾) 用治风热目疾、肝虚目疾、肝火目疾等症。若用治肝火上攻、目赤肿痛、畏光多泪或目生翳膜等症,常配以车前子、青葙子等同用;用治风热目疾,常配伍菊花、蔓荆子;用治肝虚失养、视物昏暗等症,常配以枸杞子、菟丝子等药;亦可用治肝阳上亢所致头晕目眩等症。本品善清肝热,为用治目疾之要药。
2、降压抗菌
现代药理研究认为,决明子富含大黄酚、大黄素、决明素等成分,具奋降压、抗菌和降低朋固醇的作用。
3、镇静催眠
决明了还有镇静催眠的作用,对于轻度失眠具有一定的改善效果。
4、润肠通便(肠燥便秘) 用治肠燥便秘,习惯性便秘等症。对于目赤肿痛而兼便秘者最为适宜。因其富含油脂类物质,能润燥滑肠,故尤适用治老年性肠燥便秘。
决明子图片
主治
主治高血压、头痛、眩晕、目赤涩痛、目暗不明、急性眼结膜炎、角膜溃疡等症;也可以治疗视物不清、青光眼、大便秘结、痈疖疮疡、脚气病等症。
用于肝经实热或外感风热所致的目赤肿痛、畏光多泪、青盲内障、雀目、视物昏暗,以及肝阳上亢引起的头痛眩晕、热结便秘或肠燥便秘等。本品既能清泻肝火,又能疏散风热,清热之中略带补性,为治疗目疾和肝阳上充的常用药。急性结膜炎、角膜溃疡、假性近视、习惯性便秘、原发性髙血压、高脂血症、血管硬化、脂肪肝、真菌性阴道炎等常配伍用之。
成分及药理研究
现代药理研究,决明子有降血压、降血脂作用,有抗菌和致泻作用,能增强巨噬细胞吞噬功能,还有保肝、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1.决明子有降血压作用。 2.决明子有降血脂作用。决明子粉口服能抑制血清胆固醇升高和主动脉粥样硬化斑点形成。 3.决明子对免疫功能有影响,其对细胞免疫有抑制作用,对体液免疫无作用,而对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有增强作用。 4.决明子对cAMP磷酸二酯酶有抑制作用。 5.决明子有泻下作用。 6.决明子有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7.决明子有保肝作用。 8.决明子有促进胃液分泌的作用。 9.决明子有缩宫催产、利尿、抗血小板聚集、保护视力等作用。
禁忌
平时大便溏薄、腹泻、低血压之人忌服。
决明子主要含有大黄酚、大黄素等化合物,长期服用可引起肠道病变。
血虚眩晕及长期便溏腹泻者忌食。
决明子不宜久煎。
①服药初期可见恶心、腹胀、腹泻等反应,大量服用可致中毒反应,见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热,或阵发性痉挛、强直、谵妄、昏迷等症状。
②脾胃虚弱、大便溏泻者,以及低血压患者忌用。孕妇忌用。儿童慎用。
③用于泄热通便、降压宜生用。
食用方法
日常用量:8~15g;可研末或外用,研末调敷。大剂量可用30g,用水煎服。
1、代茶饮
可与绿茶、枸杞子、菊花、蜂蜜冲茶饮用。
2、制枕头
用决明子作枕头填充物,长期使明可防治失眠、落枕。
3、水煎
决明子30g,水煎约20分祌,熏洗阴道,每次15~30分钟,可治疗阴道霉菌。
药用部位
为豆科植物决明的干燥成熟种子。
形态特征与生境分布
一年生半灌木状草本,高达2米,通体被有短柔毛。茎基部木质化。双数羽状复叶互生,托叶早落,有小叶2~4对,在下面两小叶之间的叶轴上有长形腺体;小叶片倒卵形,长1.5~6.5厘米,宽0.8~3厘米,先端圆形,有小突尖,基部楔形,全缘,幼时两面疏生柔毛,小叶柄短。夏季开花,花成对腋生,小花梗长10~23毫米;萼片5,分离;花冠鲜黄色,花瓣5,下面2片稍长,倒卵状圆形,长约1.2厘米,有短爪;雄蕊10,长短不一,3个不育。荚果长线形,微弯,质硬,稍四棱形,长15~24厘米,果柄长2~4厘米。种子多数,菱状方形,长3~4毫米,浅棕绿色,光亮,两侧面各有一条线形的浅色斜凹纹。
全国广大地区有栽培。
选购保存
外观为马蹄形小颗粒,以颗粒均匀、饱满、黄褐色者为佳。
应密封保存,置于干燥通风的地方,且须防鼠食及虫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