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效与作用
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禁忌
不宜与京大戟、芫花、甘遂、海藻同用。
食用方法
内服 煎汤,3~9g(大剂量30~60g)。外用 适量,煎水洗渍;或研末敷。
药用部位
根及根茎
形态特征与生境分布
喜阳光充沛,日照长,气温低的干燥气候。宜选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栽培。用种子或根茎繁殖,但以根茎繁殖生长快。
记载
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本草经集注》云: “今出蜀汉中,悉从汶山诸地中来。赤皮断理,看之坚实者,是抱罕草,最佳。抱罕乃西羌地名。”《本草图经》云: “今陕西河东洲郡有之。”《本草品汇精要》云: “山西隆庆州者最胜。”现今甘草主产内蒙古,称“西甘草”东北
生长地区分布
内蒙古、山西、甘肃
加工制药
春秋两季均可采挖,以秋季产者为佳,体重实,粉性足。春季产者体轻松发糠、粉性小。挖取根部和根茎,趁鲜切去茎基、幼芽、支根及须根,再切成长段晒干。亦有将外面红色栓皮刮去者,称“粉甘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