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效与作用
养阴清热。
主治
阴虚火旺,吐血、咯血、衄血,怔忡惊悸,上消;热病后伤阴水亏,烦渴不止,潮热不退;妇女阴虚血热,月经后期,色紫红,时作潮热,口中干燥,五心发热者。上消,水亏于下,火炎于上,有不得不清者;肾水真阴虚损,脉证多阳,虚火发热,及阴虚动血,或疟疾、伤寒屡散之后,取汗既多,伤阴水亏而脉虚气弱,烦渴不止,潮热不退,火之甚者。虚劳,阴虚而兼微火者。肝经怒火上冲,产后乳胀而溢;产后阴虚火盛而大热。水亏火盛,烦躁热渴而为怔忡、惊悸者。阴虚血亏,虚火易动,头痛,遇热痛甚,烦热内热;耳聋。阴虚血热,月经后期,经量正常,色紫红,腹不胀痛,时作潮热,口干燥,手足心发热,脉虚数。
加减
躁烦热甚便结者,加石膏2-3钱;小水热涩者,加栀子1-2钱;火浮于上者,加泽泻1-2钱,或黄芩1钱;血燥血少者,加当归1-2钱。
记载
《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组成
生地2钱,芍药2钱,麦冬2钱,熟地3或5钱,炙甘草5或7分,知母1钱,地骨皮1钱。
用量
水2钟,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