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效与作用
清热利湿,活血祛瘀。治黄疸,小便不利,水肿腹胀,跌损瘀痛,血痢,血淋,白带过多,月经不调,症瘕积聚,产后停瘀腹痛。
①《滇南本草》:"利小便,疗胃中湿热,或眼仁发黄,或周身黄肿,消水肿。"
②《植物名实图考》:"治饱胀,顺气化痰,发诸毒。"
③《东北药植志》:"破血下胀,下血止痛,产后余疾,止金疮血,心腹痛下气,水胀血气,通妇人经脉,症结,止霍乱下泻,小儿尿血。"
④《上海常用中草药》:"清热利尿。治小便短赤,黄疸,肝炎。"
⑤《贵州草药》:"解表,散寒热,利湿祛风。"
⑥金华《常用中草药单方验方选编》:"治胆囊炎,急性肾炎,白带过多。"
主治
①治湿热黄疸,小便不利,遍身发黄:阴行草一至二两。水煎,日服两次。((福建民间草药》)
②治热闭小便不利:阴行草一两至两半。水煎,调冬蜜服,日服一至二次。(《福建民间草药》)
③治跌打损伤,瘀血作痛:阴行草,研末,泡酒服。每次一至二钱,每日一次,服三至四次。(《泉州本草》)
④治血痢:鲜阴行草一至三两。清水煎服。(《泉州本草》)
⑤治血淋,小腹胀满:阴行草五钱。开水炖,加冬蜜冲,日服二次。(《闽东本草》)
⑥治白带:阴行草一两。水煎,冲黄酒、红糖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⑦治感冒、咳嗽:阴行草三至五钱。水煎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食用方法
内服:煎汤,3~5钱(鲜者1~2两);或研末。
记载
《中药志》
生长地区分布
生于旷野、丘陵、平坡、草丛、路旁。全国大部地区均有分布。产江苏、安徽、浙江、云南、广西等地。
加工制药
拣净杂质,去根,洗净泥土,稍浸,切段晒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