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效与作用
清心利尿;除烦止渴。主热病烦渴;小便短赤;口舌生疮
主治
治初起浊症: 慈竹心捣绒,合酒煨服。(《重庆草药》)
食用方法
内服:煎汤,6-9g;或泡水代茶饮。
形态特征与生境分布
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气候。宜选择土质疏松肥活、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栽培。 栽培技术 用母竹移栽和带根埋秆法。母竹移栽法参见“淡竹笋”条。带埋秆法,挖取一年生粗壮、枝节完整的母竹,削去最后的1-3节,侧枝留3cm长,按行距2m挖坑,株距视竹秆长短而定,坑挖成斜坡状,埋根兜的一端深约30cm,埋节的一端深约20cm,长较竹秆增加30-45cm,将根兜及全秆埋入土内,踩实。 田间管理 栽后每年除草松土2-3次。追肥1-2次,肥料以厩肥、堆肥、人粪尿为主。 病虫害防治 虫害有竹象虫,幼虫蛀食竹笋,使竹断尖或发育不良,可在早晨或阴天捕杀成虫。蚜虫,附在嫩竹茎上,吸食汁液,使发育不良;竹蝗,食害叶片,均可用化学药剂防治。
记载
出自于《草木便方》
生长地区分布
生态环境:现多见于农家栽培房前屋后的平地或低丘陵。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