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效与作用
清热利咽;祛痰利湿;活血解毒。主咽喉肿痛;咳嗽咯痰不畅,湿热黄疸;小便淋痛;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疔疮;无名肿毒;蛇咬伤
主治
1.治喉蛾方(《福建中草药》)。2.治喉头溃烂方(《江西草药手册》)。3.治肺病咳嗽,痰出不畅方(《江西中草药学》)。4.治湿热黄疸(《福建中草药》)。5.治痢疾方(《福建中草药》)。6.治胃气痛方(《江西中草药学》)。7.治肾炎水肿方(《江西中草药学》)。8.治陈旧性腰痛方(《江西中草药学》)。9.治齿痛方(《江西中草药学》)。10.治睾丸肿大坠痛方(《福建中草药》)。11.治秃疮,疥癣方(《福建中草药》)。
成分及药理研究
1.抗菌作用 对肺炎双球菌,痢疾杆菌有抑制作用。2.消炎作用 百两金醇提物0.45g/kg灌胃,6mg/kg腹腔注射,对蛋清性大鼠足跖肿胀有抑制作用;3.0、6.0mg/kg腹腔注射,对滤纸片致大鼠肉芽组织增生有抑制作用;0.2、0.4g/kg灌胃,对蛋清致小鼠皮肤血管通透性增加,有抑制作用。
禁忌
湿热中阻者慎用。
食用方法
内服:煎汤,9-15g;或煎水含咽。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记载
出自《本草图经》:百两金,叶似荔枝,初生背面俱青,结花实后,背紫面青。苗高二、三尺,有干如木,凌冬不雕,初秋开花青碧色,结实如豆大,生青熟赤。根入药,采无时。用之捶去心。河中出者,根赤色如蔓菁,茎细、青色,四月开碎黄花,似星宿花,五月采根,长及一寸,晒干用。
生长地区分布
生态环境:1.生于海拔100-2400m的山谷、山坡疏林下或灌丛中。2.生于海拔1000-2500m的密林下阴湿外。3.生于海拔900-2100m的山坡疏密林下阴湿处。资源分布:1.分布于长江以南各地(海南末见)。2.分布干西南及广西、广东等地。3.分布于西南及台湾、广东、广西等地。
加工制药
1.净制:除去杂质,洗净。[br]2.切制:稍润,切片,晾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