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效与作用
清心;利尿明目;解毒。主热病烦渴;失眠;小便短赤;口疮;目痛;失音;烫火伤。
食用方法
内服:煎汤,6-12g。外用:适量,烧存性研末调敷。
记载
出自《本草经集注》。《本草图经》:蓳竹、淡竹、苦竹,《本经》并不载所出州土,今处处有之。竹之类甚多,而入药者惟此三种,人多不能尽别。苦竹有白有紫,亦有二种:一种出江西及闽中,本极粗大,笋味殊苦,不可啖。一种出江、浙,近地亦时有,肉厚而叶长阔,笋微有苦味,俗呼甜苦笋,食品所最贵者,亦不闻入药用。
生长地区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向阳山坡或平原,多为栽培。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