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效与作用
清热除烦;生津利尿。主热病烦渴;小儿惊癎;咳逆吐衄;小便短赤;口糜舌疮
主治
1.银翘散(《温病条辨》),辛凉透表,清热解毒,主治温病初起,发热无汗,或有汗不畅,微恶风寒,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黄,脉象浮数。2.竹叶石膏汤(《伤寒论》),清热生津,益气和胃,主治伤寒,温热,暑病之后,余热未清,气津两伤,身热多汗,心胸烦闷,气逆欲呕,口干喜饮,或虚烦不寐,舌红少苔,脉象虚实数。3.清营汤(《温病条辨》),清营透热,养阴活血,主治邪热传营,身热夜甚,神烦少寐,时有谵语,口渴或不渴,或斑疹隐隐,舌降而干,脉数。4.清宫汤(《温病条辨》),清心解毒,养阴生津。主治温病误汗,液伤邪陷,心包受邪,症见发热,神昏谵语等。5.竹叶柳蒡汤(《先醒斋医学广笔记》),透疹解表,清泄肺胃,主治痧疹透发不畅,喘嗽,烦闷躁乱,咽喉肿痛者。6.导赤散(《小儿药证直诀》),清心养阴,利水通淋,主治心经热盛,心胸烦热,口渴面赤,意欲冷饮,以及口舌生疮,或心热移于小肠,症见小溲赤涩刺痛。7.竹叶汤(《金匮要略》),治产后中风发热,面正赤,喘而头痛。8.三仁汤(《温病条辨》),宣畅气机,清利湿热,用治湿温初起及暑温夹湿。9.小蓟饮子(《济生方》),凉血止血,利水通淋,主治下焦瘀热,而致血淋,尿中带血,小便频数,赤涩热痛,或尿血,舌红脉数。
成分及药理研究
有增加尿中氯化物量的作用,此外,还有增高血糖作用。
禁忌
脾胃虚寒及便溏者禁用。
食用方法
内服:煎汤,6-12g。
形态特征与生境分布
1.气候土壤:通常栽植于庭园。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北、湖南等省都有栽培,以排水良好的腐殖质土为佳。2.种植:幼竹移栽。对施肥及土壤要求不严,可密集种植,按行距40cm,株距30cm开穴,每穴可栽植3-5株。3.出苗后,经常除草,浇水。
记载
出自《名医别录》
生长地区分布
生态环境:1.淡竹通常栽植于庭园。 2.青竿竹多生于平地、丘陵。 3.大头典竹生于山坡、平地工路旁。资源分布:1.淡竹分布于山东、河南、及长江流域以南各地。 2.青竿竹分布于广东、广西。 3.大头典竹分布于广东、海南及广西。
加工制药
1.净制:除去杂质,洗净。[br]2.切制:除去杂质,切段或揉成小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