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效与作用
杀虫;止血;涩肠;生津;解酒。主蛔虫腹痛;痔漏下血;久痢
食用方法
内服:研末,1-3g,酒调:或盐、醋淹渍,生食。
形态特征与生境分布
生物学特性,宜于温暖湿润气候、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肥沃壤土中生长。栽培技术,种子繁殖:将成熟时实采收后,先置于水中浸泡几晶,搓去果皮,洗净果肉,再将种子拌入草木灰中,然后与湿沙层贮藏。春季3-4月,将经过处理的种子条播于苗床,行距20cm,沟深2-3cm。每1hm2用种量225-270kg,播后覆土盖草,保持土壤湿润。出苗后结合除草松土,揭去盖草,分批间苗,按株距20-25cm定苗,苗期注意肥、水管理,培育1-2年后出圃造林,于春秋两季栽植,行株距2m1m,穴栽,栽后覆土、浇水,以利成活。田间管理,幼林培育期间经常除草松土,适量追施堆肥,冬季或早春应整枝打权,注意病虫害防治。
生长地区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500-800m的山坡杂木林中。资源分布:分布于浇灌、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