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叮嘱
家长应对患儿细心护理,一旦发生腹泻要及时治疗,注意饮食卫生,避免各种感染。防止患儿腹部受凉,适当增添衣服。让患儿进行适当的活动,增强抵抗力。调 整患儿的饮食,减少肠胃负担。不要随便给患儿用药,以免加重病情。疗法
方法一:艾炷隔姜灸
1、取大肠俞、中脘、天枢、足三里、上巨虚等穴位,按照先灸腰背部穴位再灸胸腹部穴位、先灸上部穴位再灸下部穴位的顺序施灸。先把新鲜的老姜切成厚约0.3厘米的薄片,用针在上面扎数个小孔,然后让患儿取合适体位,把姜片放置在要灸的穴位上。
2、把中艾炷放置在姜片的中央,点燃施灸。灸治过程中,要把姜片略略抬起旋即放下,反复操作,以缓解患儿灼痛感。每穴灸3〜5壮,每日1次。此灸法适用于风寒腹泻,其症状为便稀泡沬多,兼恶寒发热。注意,给小儿施灸要掌握好温度,以免灼伤皮肤。
方法二:艾条回旋灸
取大肠俞、中脘、天枢、足三里、上巨虚、脾俞、胃俞、三阴交等穴位,按照先灸腰背部穴位再灸胸腹部穴位、先灸上部穴位再灸下部穴位的顺序施灸。让患儿取合适的体位,施灸者点燃艾条的一端,火头对准要灸的穴位,距离皮肤3〜5厘米高度施灸。施灸者手持艾条左右往返移动或旋转移动,移动范围在3厘米以内。每穴灸5分钟,每曰1次。施灸者要把食指和中指放在穴位周围感受温度,以免灼伤患儿娇嫩肌肤。此灸法适用于脾虚腹泻,其症状为腹泻久延,时泄时止,腹胀便溏或完谷不化,面色萎黄,形瘦神疲,四肢不温。
方法三:艾炷隔姜灸
1、取大肠俞、中脘、天枢、足三里、上巨虚、背俞、命门、关元、气海等穴位,按照先灸腰背部穴位再灸胸腹部穴位、先灸上部穴位再灸下部穴位的顺序施灸。先将新鲜的老姜切成厚约0.3厘米的薄片,用针在姜片上扎数个小孔,然后让患儿取合适的体位,把姜片放置在要灸的穴位上。
2、把中艾炷放置在姜片的中央,点燃施灸。灸治过程中,要把姜片略略抬起旋即放下,反复操作,以缓解患儿的疼痛感。每穴灸3〜5壮,每日1次。此灸法适用于肾阳虚腹泻,其症状为久泄不止或五更泄泻,便溏或完谷不化,面色虚浮,胃寒肢冷,面色苍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