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收藏夹
创建文件夹

阳陵泉穴

作用功效
阳陵泉归属足少阳胆经,为胆经脉气所入之合穴,在五行中屈土,为胆腑的下合穴,八会穴之筋会。具有清肝利胆、疏肝解郁、舒筋止痛、通利关节的作用。是治疗肝胆疾病之常用要穴,运动系统疾病之特效穴。 本穴首见于《灵枢•邪气藏府病形》。“阳”指外侧;“陵”,指高处;“泉”,指凹陷处。本穴位于膝下外侧,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故名“阳陵泉”,别名“阳陵”“阳之陵泉”。 长期筋骨僵硬、酸痛,容易抽筋的人,只要平时多多按压这个穴位,就能得到改善。古代医书还记载这个穴位对“胆病、善太息、口苦、胁下痛胀、吐逆、喉鸣、诸风、头面肿、头痛、眩晕、遗尿、痉挛、筋疼、膝伸不得屈、冷痹、半身不遂、脚冷无血色、膝肿麻木、草鞋风”等病都具有良好的医治效果。 (1)阳陵泉是治疗胆道系统疾病之常用要穴。本穴是足少阳胆经之合穴,在五行中属土,为合(土)穴,有肝脾同治的作用。合主逆气而泄,所以因肝气横逆,肝脾不和胃脘胀痛、嗳腐吞酸、呕吐呃逆皆能治之。《素问•邪气藏府病形》曰:“合治内腑。”《灵枢•九针十二原》曰:“疾高而外者,取之阳之陵泉也。”当症状表现在上部,而属于外的腑病,就可以取用足少阳胆经的合穴阳陵泉治疗。故用阳陵泉治疗胆腑病症,一切胆道系统疾病皆能治疗,如黄疸、胆囊痛、胆囊炎、胆石症等。因为肝胆相表里,且阳陵泉有清肝利胆、疏肝理气的作用,所以由肝胆失调所致的口苦咽干、发热里寒、寒热往来、身目色黄、尿黄便秘等症状用之皆效。《素问•奇病论篇》言有病口苦,取阳陵泉。”《针灸甲乙经》载:“胆胀者,胁下痛胀,口苦好太息,阳陵泉主之。”均是历代医籍对阳陵泉治疗胆腑病的运用经验。 (2)阳陵泉是治疗运动系统疾病之重要穴。本穴是八会穴之筋会,《难经•四十五难》云:“筋会阳陵泉。”足三阳经筋和足三阴经筋均结聚于膝,《素问•脉要精微论》云膝者筋之府。”所以阳陵泉为筋气聚会之处,主治筋脉病症、膝关节病症、肩周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偏瘫、坐骨神经痛、扭挫伤、脚气等。故凡治筋病,多先取本穴,再取他穴;或某些筋伤(如落枕、肩周炎等)痛症面积较大,不易区分所病经脉,那么就首先取本穴用之。如治一落枕患者,男性,36岁,于晨起后感右颈部沉紧,活动受限,在颈项局部有压痛反应,于是在左侧阳陵泉针刺,采用泻法,并嘱患者不同方向活动颈项部,针后5分钟症状缓解,2次治愈。再举一古代相关病案以示启发,本病案来于《针灸资生经》中,其病案载曰:舍弟腰疼,出入甚艰,予用火针微微频刺肾俞,则行履如故,初不灸也;屡有人腰背佝偻来觅点灸,予意其是筋病使然,为点阳陵泉令归灸即愈,筋会阳陵泉也。然则腰疼又不可专泥肾俞,不灸其他穴也。可见治病要对其证,只要对证就能针到病除。 (3)阳陵泉是治疗胁肋痛的效穴。足少阳胆经“从缺盆下腋,循胸,过季胁”。由此可见,胁肋部是由少阳经脉所过,阳陵泉为胆经合穴,又为筋会,所以具有理气止痛、舒筋活络的作用。《针灸叫乙经》云:“胁下支满,呕吐逆,阳陵泉主之。”临床常用于肋间神经痛、胸胁挫伤、肋软骨炎、胸膜炎等以胁痛为主症的疾病。如笔者曾治一患者,男性,43岁,不明原因的右胸胁部疼痛5天,经用药治疗效不显,故来诊。症见右胸胁第3肋间隙处有痛点,咳嗽及活动时均加重,舌淡、苔薄白,脉弦。经针刺本穴,用捻转泻法,使针感向上传导,针感以患者耐受为度,并同时嘱患者用力呼吸,再加刺支沟穴,留针30分钟,治疗2次而愈。 (4)阳陵泉用于人体侧身部疾病的治疗。阳陵泉为胆经之腧穴,胆经循行于整个人体侧身部,从侧头部,循胸过季协,又因本穴是本经脉之合穴、胆腑的下合穴、八会穴之筋会,故用之能治疗人体侧身疾病,如偏头痛、耳鸣、耳聋、偏瘫等偏身感觉障碍。 (5)阳陵泉其他方面治疗作用。本穴主治作用广泛,除了能治疗上述疾病,还常用于带状疱疹、三叉神经痛、面肌寝挛、胃痛、胃胀、呕吐、小儿惊风等病。
主治
抽筋 麻痹 腰腿疲劳 胃溃疡 下肢痿痹(1)肝胆消化系统疾病:黄疸,口苦,胆囊炎,胆石症,肝炎,胃痛,胃胀,呕吐。(2)运动系统疾病:落枕,颈椎病,肩痛,肢体麻木,膝膑肿痛,中风后遗症,脚气。(3)胸胁痛:肋间神经痛,胸胁挫伤,肋软骨炎,胸膜炎。(4)人体侧身疾病:如偏头痛,耳鸣,耳鸯,偏身麻木等。
穴性
疏肝利胆,舒筋活络,通利关节(根据其穴性,临床主要用于西医学中的胆道系统疾病、胸胁痛、肩周炎、颈椎病、膝关节疼痛等运动系统疾病)。
顾名思义
阳,阳气;陵,土堆;泉,源源不断。“阳陵泉”是指胆经的地部经水在此穴位大量气化。
相关疾病
抽筋、筋骨僵硬、酸痛、肋间神经痛、肩关节痛、膝关节痛、胃溃疡、肝炎、高血压、胆绞痛、胆嚢炎、胆道蛔虫。
位置
属足胆经经脉的穴道,在膝盖斜下方,小腿外侧的腓骨小头稍前的凹陷中。直刺1〜1.5寸。可灸,但较少用之。
取穴
正坐,垂足,约成90°,上身稍前俯,用左手手掌轻握右脚膝盖前下方,四指向内,大拇指指腹所在位置的穴位即是。
疗法
大拇指弯曲,用指腹垂直揉按穴道,有酸、胀、痛的感觉。先左后右,两侧穴位每次各揉按1~3分钟。治疗功用:利肝舒胆,强健腰膝。
配伍
黄疸丨配伍穴位:阳陵泉穴、中封穴、期门穴疾病概述:黄疸又称黄胆,俗称黄病,是一种由于血清中胆红素升高致使皮肤、黏膜和巩膜发黄的症状和体征。某些肝脏病、胆嚢病和血液病经常会引发黄疸的症状。按摩顺序与技法:首先按摩位于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的阳陵泉穴3分钟;接着按摩位于人体的足背侧,当足内踝前,胫骨前肌腱的内侧凹陷处的中封穴2分钟;最后按摩期门穴3分钟即可。其他病症配伍穴位胆道蛔虫I配伍穴位:丘墟穴、阳陵泉穴、迎香穴胸胁胀满丨配伍穴位:神封穴、膻中穴、阳陵泉穴、支沟穴脚气丨配伍穴位:肩井穴、足三里穴、阳陵泉穴 (1)阳陵泉配支沟治疗胁肋痛。(2)阳陵泉配阴陵泉治疗膝痛。(3)阳陵泉配内关、太冲、公孙、中脘、足三里治疗肝胃不和。(4)阳陵泉配曲池治疗中风后遗症。(5)阳陵泉配足三里、悬钟、三阴交治疗痿证。(6)阳陵泉配人中、中冲、太冲治疗小儿惊风。(7)阳陵泉配外关、风池、后溪治疗颈项痛。
宜忌
阳陵泉在腓骨头前下方凹陷中取穴,在针刺前应当找准部位,否则难以进针。
古藉摘要
(1)《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第四》:胆病者,善太息,口苦,呕宿汁,心下澹澹,恐人将捕之,嗌中吮吮然,数唾,在足少阳之本末,亦视其脉之下陷者灸之;其寒热者取阳陵泉。(2)《素问•奇病论篇第四十七》:有病口苦,取阳陵泉,口苦者病名为何?何以得之?岐伯曰:病名曰胆瘅。(3)《针灸甲乙经》卷之九:胁下支满,呕吐逆,阳陵泉主之。(4)《备急千金要方》卷三十:失禁遗尿不自知,头面肿,头痛寒热汗出,不恶寒。(5)《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卷五:膝伸不得屈,冷痹脚不仁,偏风半身不遂,脚冷无血色:(6)《针灸大成》卷七:主膝伸不得屈,髀枢膝骨冷痹,脚气,膝股内外廉不仁,偏风半身不遂,脚冷无血色,苦嗌中介然,头面肿,足筋挛。(7)《玉龙歌》:膝盖红肿鹤膝风,阳陵二穴亦堪攻。(8)《席弘赋》:最是阳陵泉一穴,膝间疼痛用针烧;脚痛膝肿针三里,悬钟二陵三阴交。(9)《百症赋》:半身不遂,阳陵远达于曲池。(10)《灵光赋》:阴跷阳跷两踝边,脚气四穴先寻取。阴阳陵泉亦主之,阴跷阳跷与三里。(11)《玉龙赋》:阴陵、阳陵,除膝肿之难熬。(12)《杂病穴法歌》:胁痛只须阳陵泉;冷风湿痹针环跳,阳陵、三里烧针尾。(13)《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阳陵居膝下,外廉一寸中。膝肿并麻木,冷痹及偏风;举足不能起,坐卧似衰翁。针入六分止,神功妙不同。(14)《天元太乙歌》:再有妙穴阳陵泉,脚转筋急如取。(15)《卧岩凌先生得效应穴针法赋》:胁下肋边者刺阳陵而即止,应在支沟。(16)《黄帝明堂经》:阳陵泉,主胆胀,胁下满,呕吐气逆。(17)《医宗金鉴》:阳陵泉治痹偏风,妆治祺乱转筋疼。(18)《通玄指要赋》:胁下肋痛者,刺阳陵而即止。(19)《长桑君天星秘诀歌》:冷风湿痹针何处?先取环跳次阳陵。

养心养体养德

关注我们

  • 独尊健康系统
  • 独尊健康公众号
  • 独尊健康APP
  • 深圳市独尊健康有限公司
    粤ICP备14036141号 Copyright ©2020-2024 Power by DuZun Health Co., Lt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 【(粤)—非经营性—2022—0158】
    慧诊
    入口
    我的
    主页
    在线
    反馈
    网站
    首页
    在线反馈

    反馈内容

    我们非常乐意收到您使用本网站过程中的感受和意见。

    联系方式必填

    验证码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