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效与作用
清热,利水。治时行头痛,热毒下痢,水肿。
①《别录》:"主时行头痛,热结在肠胃。"
②陶弘景:"夏日作饮,去热。"
③《唐本草》:"煮汁,疗水及断下利。"
④《日华子本草》:"下水气,止热痢,安胎,主妊娠腹痛。""山榉树皮,治热毒风,熁肿毒。"
主治
①治小儿渴痢:榉皮十二分,栝楼、茯苓各八分,人参六分,粟米二合。上五味,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温服,量大小与服之。(《古今录验方》榉皮次子)
②治小儿痢血:犀角十二分(屑),榉皮二十分(炙,切)。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量大小服之。(《古今录验方》犀角榉皮煎)
③治痛身水肿:榉树皮煮汁日饮。(《圣惠方》)
④治(目)飞血赤脉:榉皮(去粗皮,切)二两,古钱七文。上二味,以水一升,煎取七合,去滓,热洗,冷则再暖(《圣济总录》榉皮洗眼方)
食用方法
内服:煎汤,1~3钱。外用:煎水洗。
记载
《别录》
生长地区分布
分布江苏、浙江、湖南、安徽、广东、广西、云南等地。
加工制药
《雷公炮炙论》:"凡使(榉树皮),斧剥下,去上粗皮,细锉,蒸,从巳至未出,焙干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