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效与作用
清热,解毒,杀虫。治时病发热,黄疸,反胃,皮肤瘙痒,疮疥。
①《本经》:"主热,去三虫。"
②《别录》:"疗目中疾。""主吐逆胃反,去三虫,小儿热疮,身头热烦,蚀疮,汤浴之,并封薄、散敷。"
③《日华子本草》:"煎汤洗小儿壮热,一切疮疥,皮肤瘙痒。"
④《纲目》:"治温病复感寒邪,变为胃啘,煮汁饮之。"
主治
①治伤寒瘀热在里,身发黄:麻黄二两(去节),连轺二两(连翘根),杏仁四十个(去皮、尖),赤小豆一升,大枣十二枚(剖),生梓白皮(切)一升,生姜二两(切),甘草二两(炙)。以潦水一斗,先煮麻黄再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半日服尽。(《伤寒论》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②治伤寒及时气温病,头痛,壮热,脉大,始得一日:生梓木削去黑皮,细切里白一升,以水二升五合煎,去滓,一服八合,三服。(《补缺肘后方》)
③治肾脏炎浮肿:梓根白皮、梓实、玉蜀黍须。水煎服。(《四川中药志》)
食用方法
内服:煎汤,1.5~3钱.外用:研末调敷或煎水洗浴。
记载
《本经》
生长地区分布
生于低山河谷,湿润土堆。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东、山西、陕西、河南、江苏、浙江、江西、湖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