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效与作用
和血润燥,通利二便。治痢疾,吐血,血崩,带下,二便不通,疟疾,小儿风疹。
①《别录》:"主理心气不足。"
②《千金·食治》:"定心气。"
③《本草拾遗》:"治小儿风疹。花有五色,白者疗痢疾,去邪气,阴干末食之。"
④《尔雅翼》:"敷疮肿。"
⑤《珍珠囊》:"治带下。赤治赤(带),白治白(带)。"
⑥《纲目》:"治带下,目中溜火,和血润燥,通窍,利大、小肠。"
⑦《分类草药性》:"治红崩,吐血。红、白、淡三种,白治带症。"
⑧《重庆草药》:"和血,润肠,除邪热。治倒经,热毒燥结。"
主治
①治妇人白带下,脐腹冷痛,面色痿黄,日渐虚损:白蜀葵花五两。阴干,捣细罗为散,每于食前,以温酒调下二钱。如赤带下,亦用赤花。(《圣惠方》)
②治二便关格,脓闷欲死:蜀葵花一两(捣烂),麝香半钱。水一大盘,煎服,根亦可用。(《纲目》)
③治痎疟及邪热:蜀葵花白者。阴干,为末服之。(《本草图经》)
④治鼻面酒皶及酐酣:蜀葵花一合,研细,腊月脂调敷,每夜用之。(《仁存堂经验方》)
⑤治蝎螫:蜀葵花,石榴花、艾心等分。并取阴干,合捣,和水涂之螫处。(《补缺肘后方》)
⑥治烫伤:棋盘花三朵,泡麻油二两,搽患处。(《贵州草药》)
禁忌
《四川中药志》:"孕妇忌用。"
食用方法
内服:煎汤,1~2钱;或研末。外用:研末调敷。"
记载
《千金·食治》
生长地区分布
各地均有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