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效与作用
清热,利水,止血,消肿,驱蛔。治痢疾,黄疸,淋病,带下。血崩,痔血,蛔虫病,疮疡红肿。 ①《滇南本草》:"止赤白痢,大肠下血,妇人红崩,漏下恶血。" ②《分类草药性》:"治火眼,女子白带,经水不调,并治臌胀,痒子。" ③《贵阳民间药草》:"清热解毒,止血,治痔疮出血。" ④《四川中药志》:"消气臌胀,疗黄疸,瘰疬,痔疮,并治小儿螬气腹痛。" ⑤《陕西中草药》:"清热明目,渗湿利水,通淋镇痛。治急性结膜炎,牙痛,黄疸,疮疖痈肿。" ⑥成都《常用草药治疗手册》:"治蛔虫病。"主治
①治赤白痢疾日久者:眼子菜、山查各等分,砂糖二钱同煎服。(《滇南本草》) ②治黄疸病:眼子菜一两(生),煎水内服。 ③治热淋:眼子菜二两(生),煎水去渣,煎甜酒服。 ④治肠风下血(内痔出血):眼子菜一两,红椿根皮五钱,槐角五钱。装入猪直肠中炖吃。 ⑤治常流鼻血:跟子菜一两,绿壳鸭蛋二个,以眼子菜加水煮汁,汁煮蛋花,一次服用。 ⑥治火眼:新鲜眼子菜叶数张,贴于眼皮上,干后即换。(②方以下出《贵阳民间药草》) ⑦治疮疖:眼子菜鲜叶适量,搀烂外敷。(《陕西中草药》)成分及药理研究
水案板是一种有效驱蛔药,曾用小鼠灌胃测定其半数致死量,服药量达12.5克/公斤/日(相当于目前最大量16倍)皆未见死亡,故其毒性很低。用于驱蛔:取水案板全草晒干研粉,6~8岁小儿取15克加开水调成糊状顿服;或以15克药粉加水150毫升,煮沸半小时,连渣顿服。两法共治89例,排虫率为48.3%。药量减少则疗效下降,即使增加治疗天数,疗效亦无明显提高。用药期间,部分小儿诉轻度腹痛,但多数于数小时后自行消失;少数患儿服药后有1~2次稀便,余无其他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