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效与作用
开窍豁痰,醒神益智,化湿开胃。用于神昏癫痫,健忘失眠,耳鸣耳聋,脘痞不饥,噤口下痢。
用法用量:3~10g。
——以上来源于《中国药典》2015版
开窍,化痰,利尿,理气,活血,健胃,杀虫,解毒,开胃,止痛,安神益智。
1.开窍醒神(痰蒙清窍,神志昏迷证)用治中风痰迷心窍,神志昏乱,舌强不语等症,常与半夏、天南星同用,如涤痰汤;若用治痰热蒙蔽,高热神昏,则常与郁金、竹沥等配伍,如菖蒲郁金汤;用治湿浊蒙蔽,头晕、嗜睡等症,常与茯苓同用,如安神定志丸。
2.宁神益志(健忘,不寐,耳鸣,耳聋证)用治健忘,常与人参、茯苓等配伍为用;用治劳心过度、心神失养之不寐,心悸怔忡,常与人参、龙眼肉等同用,如安神定志丸。
3.化湿和胃(湿阻中焦证)用治湿浊中阻之脘闷腹胀、痞塞疼痛等症,常与砂仁、苍术等同用;若湿从热化,湿热蕴伏,见身热吐利,胸脘痞闷,舌苔黄腻,可与黄连、厚朴等配伍为用,如连朴饮。
4.其他还可用治声音嘶哑、痈疽疮疡、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等症。
石菖蒲图片
主治
用于脘痞不饥、噤口下痢、痰浊蒙蔽之神志昏乱诸症及健忘、耳鸣、耳聋。现代用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消化不良、咽炎、声带水肿、癫癎、肺性脑病、阻塞性肺部疾病、儿 童智力下降等。
成分及药理研究
主含挥发油,另含氨基酸、有机酸和糖类。具有抗惊厥、镇静、降压、解痉、抗肿瘤等作用。
1.石菖蒲具有镇静及抗惊厥作用。 2.石菖蒲煎剂口服能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及制止胃肠异常发酵,且缓解平滑肌痉挛。 3.石菖蒲可增加冠脉血流量。 4.石菖蒲具有平喘、镇咳作用。 5.α-细辛醚能对抗垂体后叶素导致的子宫收缩。体外实验表明石菖蒲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并可使蛔虫麻痹和死亡。
禁忌
阴虚阳亢、烦躁汗多、咳嗽、吐血、精滑者慎服。
不宜与地胆、麻黄、饴糖、羊肉共用。
不宜使用铁器。
孕妇忌用。儿童慎用。
不宜超量,久服。
食用方法
入汤剂3~6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研粉调敷。
选方
1、治霍乱吐泻不止:石菖蒲、高良姜、陈皮各50g,白术、炙甘草各25g。将以上5味中药研成粗末。每服15g,水煎,去渣,取汁,温服。
2、治赤白带下:石菖蒲、补骨脂各等分。将以上中药炒为末。每服10g,温酒送服。
3、可安神镇静:石菖蒲5g,龙齿8g。将石菖蒲和龙齿装入炒布袋中,放入保温杯内,开水冲泡,代茶饮。
4、治失音:石菖蒲5g,胖大海5枚,薄荷适量。将以上3味中药装入纱布袋中,放入保温杯内,开水冲泡,代茶饮。
5、安神益智:石菖蒲、玉竹各8g,山药12g,老鸭1只,老鸭处理干净,切块。山药、石菖蒲、玉竹分别洗净后,用纱布包好,与老鸭一同放入锅中,加清水,大火炖煮,至鸭肉熟烂,加调料调味即可。
方一:治疗癫痫
石菖蒲9g,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30日为1个疗程,可连续服用。
方二:治疗中暑腹痛
鲜石菖蒲10~15g,磨碾后冷开水服。
方三:治疗偏头痛
鲜石菖蒲根适量,白酒20~30ml。将鲜石菖蒲根洗净,切碎,捣烂取汁50ml,加入白酒调匀,分2次服。如无鲜石菖蒲,可用干菖蒲15g,煎水冲白酒服。
方四:治疗风湿、类风湿关节炎
石菖蒲15g,水煎服。
方五:治疗小儿急惊风、喉间痰涎壅盛
鲜石菖蒲适量,地龙7条,竹沥40ml。将鲜石菖蒲洗净,捣烂绞汁20ml;再将地龙洗净,加白糖适量化水,与竹沥共调匀,分数次灌服。每日1剂。
方六:治疗耳鸣
取石菖蒲60g,每日1剂,水煎分2次口服。左耳及双耳耳鸣者,同服六味地黄丸每日2次,每次1丸;右耳鸣者同服金匮肾气丸,每日2次,每次1丸。
方七:治疗手癣
取石菖蒲30g放置盆内加水适量,煎煮15~20分钟,然后倒入50g食醋,煮沸,凉至温后浸泡洗涤患处,每日2次,每次15~20分钟,洗后用干净毛巾拭干晾干,7日为1个疗程,轻者1个疗程即治愈,重者最多用2个疗程。
药用部位
为天南里科植物石菖蒲的根茎。
形态特征与生境分布
多年生丛生草本。根茎横卧,直径0.5~0.8厘米,弯曲、分枝、密生环节。叶基生,长10~30厘米,宽0.5~0.7厘米,剑形条状,基部对折,中脉不明显。肉穗状花序圆柱形,叶状苞(佛焰苞)长5~15厘米。花小,黄绿色。浆果倒卵形。冬、春采根状茎,晒干。叶多鲜用,随用随采。根、叶均有香气。
分布于长江流域及南部各省。生于山谷溪沟旁石上,有栽培。
选购保存
以身干、条长、粗壮、坚实、断面类白色、纤维性弱、无须根、气香者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