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效与作用
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活血通络。主肺热咳嗽;咽喉肿痛;风火牙痛;疖肿;带状疱疹;风湿痹痛;湿热黄疸;淋浊;带下;腰肌劳损;跌打骨折
主治
《本草抬遗》:“生高山石上,根如箸,上有毛,节如蚕。”故名草石蚕、石蚕、岩蚕。所谓有毛,即指密被之白棕色狭鳞片,故又称白毛岩蚕、白花石蚕。[br]亦有以为其根与蛇、鼠尾、蚯蚓、蜈蚣等相似者,各以形名。[br]以其功能名之而有伸筋、骨碎补类名称。
禁忌
脾胃虚寒者慎服。
食用方法
内服:煎汤,10-30g;研末,或浸酒。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记载
1.本品始载于《本草抬遗》,以草石蚕为名,云:“生高山石上,根如簪,上有毛,节如蚕,叶似卷柏,山人取浸酒,除风破血,主溪毒,煮食之。”2.《本草图经》在《本经》石蚕条下亦注云:“草根之似蚕者,亦名石蚕,出福州及信州山石上,四时当有其苗青亦有节,三月采根。”上述原植物与本品颇类同。3.而《本草纲目》所引《本草拾遗》草石蚕一名,列入菜部,实系唇形科植物甘露子 Stachys sieboldi
生长地区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0-1600m的山地石上或林中树干上。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广东、广西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