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效与作用
①虚劳《临证指南医案》:汪,三九。此劳力伤阳之劳,非酒色伤阳之劳也。胃口消惫,生气日夺,岂治嗽药可以奏功?黄耆建中汤去姜。《种福堂方》:何,三一。脐流秽水,咳嗽,腹痛欲泻。询知劳动太过,阳气受伤。三年久恙,大忌清寒治嗽,法当甘温以治之。黄耆建中汤去姜。[br]②咳嗽《南雅堂医案》:诊得脉左细右虚,咳嗽日久,吸短如喘,肌表微热,形容渐致憔淬,虑成内损怯症,奈胃纳渐见减少,便亦带溏,若投以寒凉滋润之品,恐嗽疾未必能治,而脾胃先受损伤,岂云妥全,昔贤谓上损过脾,下损及关胃,均称难治,自述近来背寒忽热,似虑先理营
主治
温养中气。主虚劳病,阴阳气血俱虚,里急腹痛,喜温喜按,形体羸瘦,面色无华,心悸短气,自汗盗汗。现用于胃、心、肺等慢性消耗性疾患。
用法
黄耆汤(《外台》卷十七引《古今录验》)。本方改为丸剂,名“黄耆建中丸”(见《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南昌方)。
附方
黄耆汤
禁忌
忌海藻、菘菜、生葱。
记载
《金匮》卷上
组成
小建中汤加黄耆1两半。
各家论述
①《金匮要略论注》:小建中汤本取化脾中之气,而肌肉乃脾之所生也,黄耆能走肌肉而实胃气,故加之以补不足,则桂、芍所以补一身之阴阳,而黄耆、饴糖又所以补脾中之阴阳也。②《金匮要略心典》:里急者,里虚脉急,腹中当引痛也。诸不足者,阴阳诸脉并俱不足,而眩、悸、喘、喝、失精、亡血等证相因而至也。急者缓之必以甘,不足者补之必以温,充虚塞空,则黄耆尤有专长也。③《金匮要略方义》:此方乃小建中汤加黄耆而成。黄耆为补气扶弱之品,得饴糖则甘温以益气,得桂枝则温阳以化气,得白芍又有益气和营之效。综合全方,其补虚益气之功优于小建中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