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效与作用
清热,利湿,化痰,软坚。治口渴烦热,咳逆胸痹,瘰疬,痰核,崩漏,痔瘘。
①《本经》:"主恶疮蚀,五痔。"
②《别录》:"咳逆胸痹,腰痛胁急,鼠痿,大孔出血,崩中漏下。"
③《汤液本草》:"能利水。治急疳蚀口鼻,烧灰腊猪脂和涂之。"
④《长沙药解》:"清金利水,解渴除烦,化痰止嗽,软坚消痞。"
主治
①治渴欲饮水不止者:文蛤五两。上一味,杵为散,以沸汤五合,和服方寸匕。(《金匮要略》文蛤散)
②治痰饮胶结不化,为咳逆、为胸痹者:文蛤一两(烧存性,研极细末),姜制半夏、胆星、厚朴、陈广皮、白芥子、于白术、枳实各一两(俱同麸皮拌炒)。上研为末,每早晚各服一钱,食后白汤调服。(《方脉正宗》)
禁忌
《本草经巯》:"病属邪热痰结者宜之,气虚有寒者不得用。"
食用方法
内服:煎汤,2~4钱,或入散剂。外用:研末调敷。
记载
《本经》
生长地区分布
生活于浅海泥沙中,通常分泌胶汁带或囊状物,使身体悬浮水中,借潮流而迁移。我国沿海均有分布。产广东、山东、福建、江苏等地。
加工制药
文蛤:洗净晒干,碾碎。煅文蛤:将文蛤置无烟火上煅红,取出放冷,碾碎。
①《本草汇言》:"用酒煮一时,乘热捣细用。"
②《本经逢原》:"用酸浆水或醋,煮半日许,捣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