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效与作用
清热;化痰利湿;软坚。主胃痛;痰饮喘咳;水气浮肿;小便不通;遗精;白浊;崩中;带下;痈肿;瘿瘤;烫伤
主治
①治痰火喘嗽: 蛤蜊壳洗净,放炭火上烧焙,去火毒,为末,磁器收贮,遇痰火症,取一两,分为三服,少吃晚饭,先用面糊调,捏丸如黄豆大,少用滚水,将丸药二、三口吞下,旋丸旋吞,不可放干。 (《经验广集》蛤蜊散)②治气虚水肿浮胀: 大蒜研烂,以蛤粉和,无分两,可丸即止,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白汤下。 (《百一选方》)③治小便不通: 蛤粉半两,麻根半两。捣细罗为散,每于空心,以新汲水调下二钱。(《圣惠方》) ④治虚热遗精: 黄柏(炒)、知母、蛤粉各一斤。青黛(飞)为衣,粥丸服。 (《医学六要》)⑤治胃气痛: 瓦楞子十个,蛤蜊壳十个。二味火煅,共为细末,姜汤送下。(《梅氏验方新编》)⑥治心脾疼: 真蛤粉一钱(炒),桂(去皮)一钱,干姜(炮)二钱。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米饮调下。 (《百一选方》)⑦治汤火伤: 蛤蜊壳烧研为末,油调涂之。(《养生必用方》)⑧治吹奶: 蛤粉三分,槐花三分,麝香一分(细研)。 捣细罗为散,不计时候,以热酒调下一钱。 (《圣惠方》)⑨治肺痈: 蛤蜊,童便煅研,甘桔汤日进三服。 (《本经逢原》)⑩治雀目: 真正蛤粉, 炒黄色为细末,上油蜡就热和为丸,如皂子,纳于猪腰子中,麻缠蒸熟食之,可配米粥。 (《儒门事亲》)
禁忌
脾胃虚寒者慎用。
食用方法
内服:煎汤,50-100g;或入丸、散,3-10g。外用:适量,调敷。
记载
出自《本草汇编》;《纲目》:海蛤粉者,海中诸蛤之粉,以别江湖之蛤粉、蚌粉也。近世独取蛤蜊粉入药,然货者亦多众蛤也。大抵海中蚌蛤蚶蛎,性味咸寒,不甚相远,功能软散,小异大同,非若江湖蚌蛤,无咸水浸渍,但能清热利湿而已。
生长地区分布
生态环境:生活于潮间带中、下区及浅海泥沙滩中。栖埋深度50-100mm ,喜栖息于近河口沿海。北方生殖季节在4-6月。资源分布:我国沿海均有分布。
加工制药
取蛤蜊壳入炭火中烧煅后研成细粉。吴球:凡用蛤粉,取紫口蛤蜊壳,炭火煅成,以熟栝楼连子同捣,和成团,风干用,最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