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效与作用
清热解毒;利湿退黄;散瘀消肿。主湿热黄疽;胆囊炎;泄泻;疮肿;跌打伤痛
主治
①治急性黄瘦型肝炎: 溪黄草配防ZA浆草、铁线草,水煎服。②治急性胆囊炎而有黄疸者: 溪黄草配田基黄、茵陈蒿、鸡骨草、车前草,水煎服。③治湿热下痢: 一、溪黄草鲜叶,捣汁冲服;二、溪黄草配天香炉、野牡丹,水煎服。(①方以下出《中医方药学》)④治痢疾,肠炎: 鲜四方蒿叶。 洗净,捣汁内服。每天一次,每次五毫升,儿童二至三毫升。 (《全展选编·传染病》)⑤治癃闭: 鲜香茶菜二两,鲜石韦、鲜车前草各一两。水煎服。 (江西《草药手册》)
成分及药理研究
溪黄草有效成分溪黄草素A,尾叶香茶菜素A,具有抗癌活性,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有显着的抑制作用[1]。
禁忌
脾胃虚寒者慎服。
食用方法
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搽。
形态特征与生境分布
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环境,宜选择阳光充足、保水、保肥大力强的壤土种植。栽培技术 用种子和扦插繁殖。南方多用扦插繁殖,除冬季外,其他季节均可扦插,选取顶部无病的健阗枝条,剪成长约10cm,带有2-3个茎节的截段,扦插于具40%-50%的荫蔽度的苗床上,行株距5cm×3cm。田间管理 插后注意浇水,保持苗床湿润,5-7d后可生根发叶,15-20d便可移栽。行株距20cm×20cm为宜。
记载
出自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生长地区分布
生态环境:常成丛生于山坡、路旁、田边、溪旁、河岸及草灌丛中。喜生于山坡、沟边、河旁或林下潮湿处。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及山西、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等地。分布于西南及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西藏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