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效与作用
和脾胃,止吐泻,温中,下痰饮,止腹痛满,止汗,解山岚瘴气。
主治
四时伤寒,五种膈气,吞酸,噫痞噎塞,干呕恶心;内受湿寒,外感风邪,身体沉重,肢节痠疼,头昏鼻塞,未分阴阳之间,尤宜服之;八般疟疾,遍身浮肿,五劳七伤,或风气所灌,手足肿痛,全不思饮;孕妇产前产后,皆可服饵。又治霍乱吐泻,心腹疼痛,脾气虚弱,脏腑时鸣,小儿脾胃不和,时气诸疾,及治四方不伏水土。
加减
如欲出汗,加葱白;若酒后得证,加干葛;小腹疼,加炒小茴香;心疼,加玄胡索;若阴证,手足微冷,大便虚,加丁香、干葛,姜;食后得证,加香附子,淡豆豉;泻痢,加肉豆蔻。
记载
《普济方》卷一五一引《局方》。
组成
藿香1两,厚朴(姜汁制)1两,陈皮(去白)1两,苍术(浸炒)1两,半夏1两,甘草(炒)1两,川芎1两。
用量
每服5钱重,水1盏半,加生姜3片,枣1枚,同煎8分,去滓温服,滓再煎服,不拘时候。
加工制药
上(口父)咀,如法修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