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用功效
通里为心经之络穴,別走手太阳小肠经,具有宁心安神、固表开音、清热止痛的作用,可用于心痛、心悸、怔忡等多种疾病,是心经治疗范围最广的穴位。
本穴首见于《灵枢•经脉》。经过为“通”,脉气所聚处为“里”。由于本穴是手少阴之络脉通向太阳经的地方,且手少阳心经之经气会于此,故名“通里”。
(1)通里用于治疗失语、言语不清之疾。本穴是治疗失语症的常用穴,尤其对急慢件.喉炎、声带息肉和结节、癔病性失语疗效最为满意。咽喉为经脉循行之要冲,是经脉循行交会之处,其中手少阴心经“从心系,上夹咽,系目系”,以夹食道上循咽喉。言为心声,舌为发音器官之一手少阴之别,循经入心中,系舌本”“心开窍于舌”,故取手少阴心经的络穴通里治疗失音,以通心脉,益心气,清咽喉,利古咽,而达治疗目的。《马丹阳天星十二穴》中言“欲言声不出,……毫针微微刺,方信有神功”之用。
(2)通里治疗神志病。本穴为手少阴心经之络穴,用之有养心血、安心神之效,可用于心悸、怔忡、失眠、多梦、心痛、癔病等心神疾患。临床常配三阴交、神门等养血安神。
(3)通里治疗舌疾。本穴是心经之络穴,別走小肠经,心开窍于舌,心经络脉系于舌本,小肠经上走喉,所以对舌疾有特效。如舌强、舌疮、木舌、重舌等,常配合金津、玉液点刺放血治疗。
(4)通里其他方面的治疗作用。本穴还可用于呃逆、腕臂痛、小儿遗尿、口痛、汗闭、胀满、崩漏等疾病。在针灸临床中对这类病案均有相关报道,摘录1例用通里治疗小儿遗尿的病案供大家参考。针刺通里、大钟治疗小儿遗尿:取通里、大钟为主穴,用1寸毫针刺入5分左右深,留针15〜30分钟,中间行针1次,10次为1个疗程,一般治疗1〜3个疗程。30例中治愈24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
主治
心痛 心悸 头痛 头昏 盗汗 腕臂痛
(1)神志病:失眠,多梦,智力低下,健忘,恐怖症,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癔病。
(2)失语性疾病:暴喑,舌强不语。
(3)心脏疾病:心悸,怔忡,心绞痛,心律失常。
(4)其他:如腕臂痛,小儿遗尿,木诉,重舌等。
穴性
宁心安神,祛瘀开音。(根据其穴性,临床主要用于西医学中的精神性疾病和失音性疾病)。
位置
在前臂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上1寸,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
直刺0.3〜0.5寸;不宜深刺,避开血管和神经。可灸,但较少用之。
取穴
仰掌用力握拳,沿小指侧肌腱的内侧缘,从腕横纹向上1橫指处。
疗法
①按摩:用大拇指按揉或弹拨。②刮痧:从上向下刮拭3〜5分钟,隔天1次。
大拇指按揉或弹拨通里,能治疗前臂麻木、心悸。
配伍
癫痫:通里配灵道、阴郄。
(1)通里配廉泉、哑门治疗失语。
(2)通里配内关、心俞治疗胸痹心痛。
(3)通里配心俞治疗心律不齐。
(4)通里配太阳、西会、风池治疗头痛、目眩。
(5)通里配三阴交治疗失眠。
(6)通里配腕骨治疗腕臂内侧痛。
(7)通里配列缺、照海治疗声带嘶哑和声带麻痹。
(8)通里配廉泉、哑门治疗舌强不语3
(9)通里配行间、三阴交治疗经血过多。
(10)通里配解溪治疗头风,而目赤。
宜忌
通里取穴时手腕松弛立掌,宜找到尺侧腕屈肌腱,针刺不宜过深,以免伤及血管和神经。一般不用灸法。
古藉摘要
(1)《灵枢•经脉第十》:手少阴之别,名曰通里,去腕一寸半,别而上行,循经入于心中,系舌本,属目系。其实则支膈,虚则不能言。取之掌后一寸,别走太阳也。
(2)《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卷五:目眩头痛,面赤而热,肘臂臑痛,苦呕,喉痹,少气。
(3)《针灸大成》卷六:主目眩头痛,热病先不乐,数日懊憹,数欠频呻悲,面热无汗,头风,暴喑不言,目痛心悸,肘臂臑痛,苦呕喉痹,少气遗溺,妇人经血过多崩中。实则支满膈肿,泻之;虚则不能言,补之。
(4)《玉龙歌》:连日虚烦面赤妆,心中惊悸亦难当,若须通里穴寻得,一用金针体便康。
(5)《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通里腕侧后,去腕一寸中,欲言声不出,懊憹及怔忡,实则四肢重,头腮面颊红,虚则不能食,暴喑面无容,毫针微微刺,方信有祌功。
(6)《百症赋》:倦言嗜卧,往通里、大钟而明。
(7)《窦太师针经》:治虚烦,头而赤,泻补;手臂酸疼,补泻;心虚怕惊,宜补。
(8)《备急千金要方》卷三十:卒痛烦心,心中懊憹,数欠频伸,心下悸,悲恐,遗尿。
(9)《外台秘要》:通里主热病,卒心中懊憹,悲恐,癫,少气,遗溺。
(10)《医宗金鉴》:主治温病,面热无汗,懊憹,心悸惊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