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效与作用
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用于风热感冒,肺热燥咳,头晕头痛,目赤昏花。
用法用量:5~10g。
——以上来源于《中国药典》2015版
清热、降血糖、疏散风热、凉血止血、清肺润燥、清肝明目。
1.清肝明目(目赤涩痛,目暗不明) 用治肝阴不足,视力减退等,可配黑芝麻同用,如桑麻丸;用治风热或肝火上炎所致之目赤肿痛、视物昏花等症,常配以菊花、决明子等同用。
2.疏散风热(风热表证,温病卫分证) 用治外感风热或温邪犯肺所致发热、咳嗽、咽痒等症,常配以菊花、薄荷等同用,如桑菊饮。亦用治肺热及燥热伤肺之咳嗽、咯血,常配合杏仁、沙参等同用,如桑杏汤、清燥救肺汤。本品疏散风热的功用较为缓和。
3.平抑肝阳(肝阳上亢证) 用治肝阳上亢所致眩晕、头痛、 烦躁易怒等症,常与菊花、白芍等同用。本品清肝兼能平肝,但功用不强。
4.降血糖
桑叶可提高葡萄糖耐量,预防高血糖和糖尿病;可促进胰岛素分泌,增强胰岛素功能,有效调节血糖;还可益气养阴、生津止渴。
5.抗贫血
桑叶含有较多的叶酸,每克桑叶含有叶酸105mg,叶酸可参与核酸的合成,有抗各种贫血和促进生长的作用。
6.减肥清脂
桑叶有利水消肿、清血的作用,利水不仅可以促进排尿,还可以使积在细胞中的多余水分排走,故能改善水肿现象。桑叶的某些成分还能将血液中过剩的可能引发高血脂症的中性脂肪和胆固醇排清,因此桑叶还能改善高血脂。
桑叶图片
主治
主治风热感冒、肺热燥咳、头晕头痛、目赤昏花等症。
用于外感风热、温病初起之发热头痛、汗出恶风、咳嗽胸痛,或肝经实热和风热所致目疾、燥热伤肺、血热吐血等。风热感冒、百日咳、角膜溃疡、食管炎、萎缩性胃炎、慢性胆囊炎、支气管扩张、急性结膜炎、银屑病、下肢水肿等可辨证用之。
成分及药理研究
以叶片完整、大而厚、色黄绿、质扎手者为佳。生用或蜜炙用。现代药理研究,桑叶和蜕皮甾酮对实验性大鼠糖尿病、小鼠高血糖症均有降血糖作用;鲜桑叶水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有较强的抗菌作用;还有排除体内胆固醇,降低血脂的作用。
桑叶的成分包括:①黄酮类:槲皮素,芸香苷,黄芪黄酮,异槲皮苷等;②甾醇:菜油甾醇,b﹣谷甾醇,蛇麻酯醇等;③甾酮类:蛇皮甾酮,昆虫变态激素牛膝甾酮等;④其他:生物碱,丁酸,挥发油,丙酸等有机酸,谷氨酸等氨基酸,天冬氨酸,锌、铜、锰等微量元素,果糖,溶血素,蛋白质等。
1.桑叶有解痉作用。 2.桑叶有抗病原微生物作用。桑叶煎剂在体外试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白喉杆菌和大肠杆菌等均有一定抑制作用。另外,还可杀灭钩端螺旋体。 3.桑叶有抗炎作用。 4.桑叶有降血糖作用。 5.桑叶有降低血压的作用。 6.桑叶对平滑肌有影响,其对动物动情子宫有兴奋作用,对鼠肠肌有抑制作用。 7.桑叶还有降血脂、利尿作用。
禁忌
胃肠虚寒者须慎用此药。
阳虚体质者慎用。
风寒感冒、流清涕、咳嗽痰稀白者不宜服用。
①用本品的制剂治银屑病时,引起全身皮肤弥漫性潮红、肿胀、大量脱屑、发热等反应。
②外感风寒、肺寒咳嗽忌用。
食用方法
日常用量:6~9g(干),水煎服;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或捣敷。
1、代茶饮
不论是高血压、糖尿病引起的各种眼底病变,还是近视及缺乏维生素A引起的两目干涩、视物昏花等,均可用桑叶开水冲泡代茶饮。
2、肺热咳嗽
桑叶20g,菊花20g,绿茶15g。将这三样材料放入清水烧开,去渣,即可饮用。有润肺止咳、清利头目的功效、可以提高糖尿病患者的免疫力,一般人均可食用。如果体质较虚寒,可减少绿茶冲煮时间,以免伤阳气。
3、胃热口臭
小孩肺胃燥热,口臭唇焦,小便短赤,用鲜桑叶煲红糖茶调理有很好的功效。大人小孩均可饮用。
4、产后洗浴
防风50g,生姜50g,捶破,用水洗净,煎水去渣洗浴。通利血脉,防风寒,暖肌肤。适合产后洗浴。
5、泡茶
朵叶、菊花各10g。用清水煎煮,分几次饮用,或沸水冲泡茶那用,也可加适量蜂蜜或好糖调味。适用于风热头痛、目赤。
6、煎服
桑叶12g,百合30g,麦冬9g,杏仁10g。加水煎煮。
药用部位
为桑科植物桑的干燥叶。
形态特征与生境分布
落叶乔木,高3~7米。嫩枝有柔毛,叶互生,卵形或椭圆形,边缘有粗锯齿;穗状花序,生于叶腋,与叶同时生出;花小,黄绿色。聚合果密集成短穗状,腋生,肉质,有柄,椭圆形,熟时紫色或黑色,称为桑椹。嫩枝为桑枝,根皮为桑白皮。11月霜后采叶;春末夏初采枝,秋冬采根皮,果实成熟时采桑桩,鲜用或晒干。全国各地均有栽培。各地栽培,低山亦可见野生。
选购保存
以叶片完整、大而厚、色黄绿、质脆、无杂质者为佳。
应置于通风干燥的地方存放,并注意防霉、防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