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效与作用
清热解毒;利湿。主湿热痢疾;泄泻璜 疸;水肿;火眼目赤肿痛
食用方法
内服:煎汤,3-9g。适量,煎水外洗;或研粉撒。
形态特征与生境分布
生物学特性,喜冷凉、湿润的环境,忌高温、干旱及强光。土壤以圭层深厚、质地疏松、腐殖质丰富的壤土为好,野生于石缝中均能生长正常。栽培技术,种子繁殖。种子于8-9月成熟,采收后的种子干燥易丧失发芽力,应随采随播,由于种子细小,应将种子拌15-20倍草皮灰撒播,再覆盖2cm厚腐殖土,插后盖草浇水并立即搭荫棚。当种子发芽时应除去盖草,苗期追施人粪尿,苗长至3片以上真叶,株高5-5cm以上即可移植,按行株距12cm×8cm定植于大田。田间管理定植成活后除草追肥,生长前期荫蔽度需80%以上,后期调节至50%-30%左右,气假干燥需淋水保湿。病虫害防治,病害有炭疽病,4-5月发生为害叶片,发病初期用1:1:120倍波尔多液防治。虫害有金龟子、蝼蛄咬食幼苗,可用毒饵诱杀。
生长地区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50-2400m的山林地下、路旁或水旁阴处。资源分布:分布于湖南西部、广西北部、四川西南部、贵州、云南东南部文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