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效与作用
养阴润燥,清肺生津。用于肺燥干咳,顿咳痰黏,腰膝酸痛,骨蒸潮热,内热消渴,热病津伤,咽干口渴,肠燥便秘。
用法用量:6~12g。
——以上来源于《中国药典》2015版
滋阴,润燥,清肺,润肺,降火,清热,解热,化痰,利尿。
1.养阴润肺(肺阴虚证)用治燥邪伤肺,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或痰中带血,可与麦冬同用,如二冬膏;用治阴虚劳嗽,痰中带血,常与麦冬、阿胶等同用。本品清润之力甚于麦冬。
2.益胃生津(胃阴虚证)用治内热消渴或热病伤津口渴,常配伍人参、生地黄同用,如三才汤;用治热伤津液的肠燥便秘,可与生地黄、玄参等同用。
3.滋肾降火(肾阴不足,阴虚火旺证)用治阴虚火旺,潮热遗精等症,常配伍熟地黄、黄柏等同用。
天冬图片
主治
用于燥热咳嗽、肺肾阴虚咳嗽、肺热咳嗽、虚劳咳嗽、顿咳痰稠、热病伤阴、咽干口渴、内热消渴、咽喉肿痛、肠燥便秘等症。对阴虚火旺、虚热咳嗽者尤宜。
有报道用于肺结核、慢性气管炎、支气管扩 张、白喉、百日咳、糖尿病、乳腺小叶增生、乳腺癌、恶性淋巴瘤、扩张宫颈、功能性子宫出血、扁平抚等。
成分及药理研究
成分:天门冬含天门冬素、β﹣固甾醇、甾体皂苷及黏液质。天门冬素有镇咳、祛痰作用。
药理:天门冬抗菌试验表明其对肺炎双球菌、葡萄球菌、链球菌、白喉杆菌都有抑制作用。
禁忌
虚寒泄泻及外感风寒致嗽者,皆忌服。
脾虚便溏之人不宜使用。
不宜与药材曾青一同使用。
胃虚无热者忌服。
服用天冬期间禁食鲤鱼。
孕妇慎用。
食用方法
日常用法:6~12g,用水煎服。
1、代茶饮
将天门冬剪碎,加少量绿茶,用开水冲泡,闷5分钟即可。
2、煮粥
天门冬、牛腱各100g洗净切条,加适量小米和清水煮熟,加盐调味即可食用。
3、煮粥
将炒好的酸枣仁与天门冬、麦冬一同加清水煎汤,取汁。大米与药汁一同煮粥。粥熟后,调入蜂蜜即可。
选方
1、治咳嗽:人参、天门冬、熟地黄各等分。将以上3味中药研成细末,炼蜜为丸,如樱桃大,含化服之。
2、治血虚肺燥、皮肢皴裂,及肺痿咳脓血:天门冬适量。洗净,去心,去皮,细捣,以布滤去粗渣取汁,用砂锅慢火熬成膏,每次两茶匙,温酒送服。
3、痈疽肿毒:鲜天门冬根18.8g(去外皮) 鲜瓜蒌根适量,共捣烂,外敷患处。
4、疝气:鲜天门冬30g(去除皮) 酒少许,水煎去渣,加酒调服。
5、咽喉肿痛、扁桃体炎:天门冬11.3g,麦门冬11.3g,板蓝根11.3g,山豆根11.3g,桔梗11.3g,草7.5g,水3碗煎9分,第二次煎用水2碗半煎8分,早晚各服1次。
6、催乳:天门冬75g,猪瘦肉37.5g,共炖服,饮汤食肉。
7、治咳嗽:人参、天门冬、熟地黄各等分。将以上3味中药研成细末,炼蜜为丸,如樱桃大,含化服之。
8、胸膜炎
组成:天门冬15.0克 夏枯草30.0克 车前子15.0克 炙甘草3.8克
用法:水煎2次服。或用天门冬15.0克水煎服。
9、带状疱疹
组成:鲜天门冬18.8克 雄黄末适量
用法:将天门冬捣烂取汁,调雄黄末涂患处。
10、阴虚肺燥,咳嗽咯血
组成:天门冬100.0克 阿胶50.0克 杏仁50.0克 川贝母50.0克 茯苓各50.0克
用法:加水煎成浓汁,加入约等量的炼蜜搅匀,煮沸,每次吃1匙。
方一:治疗咳嗽
天冬30g,鲜鲫鱼1条。共炖熟,加少许食盐调味,每日分3次服用。
方二:治疗干咳
天冬60g,冰糖15g。加水共炖熟,每日2次分服。
方三:治疗崩漏
天冬300g,水煎,取浓汁,加白酒15ml,每日2次服下。
方四:治疗产后贫血
天冬30g,鸡肉200g。共炖熟,食盐调味,食肉喝汤,每日2次。
方五:治疗胸膜炎
天冬15g,水煎服,每日1剂。
方六:治疗扁平疣
鲜天冬适量,折断。断面置于消毒后刺破的扁平疣上,来回摩擦,每日2次,隔3~5日再进行1次。
方七:治疗乳腺小叶增生及纤维腺瘤
鲜天冬60g,剥去外皮,隔水蒸熟,分3次服。每日1剂,连服15日为1个疗程。
方八:治疗早期乳癌
鲜天冬(连皮)100g,捣碎搾汁,加0.1。為苯甲酸调匀,用适量黄酒兑服,饭前服。每日服3次,每次1剂。
方九:治阴虚津伤
天冬、熟地黄各12g,人参3g。水煎服,每日1剂。
药用部位
为百合科植物天门冬的块根。
形态特征与生境分布
多年生攀援草本,长约2米。块根肉质,簇生,长椭圆形或纺锤形,淡黄色。茎细长,多分枝。叶状枝4?6枚簇生,线形、扁平而具棱,先端刺针状,叶退化成鳞片状。夏季开黄白色或白色花,1?3朵丛生,下垂。浆果球形,熟时红色。种子1粒。深秋采块根,水煮至皮裂,剥去外皮,晒干。
分布于我国西部、华中、长江流域及南方各省。生于山间林荫下,庭园有栽培。
选购保存
以肥满、致密、黄白色、半透明者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