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效与作用
养荣。三阴并补,气血交养。
主治
心脾气虚,营血不足,倦怠无力,食少气短,惊悸健忘,夜寐不安,虚热自开,咽干唇燥,消瘦,咳嗽痰白,皮肤干枯;或疮疡溃后气血不足,寒热不退,体倦瘦弱,食少气逆,疮口久不收敛。
用法
贫血:患者王某,女,50岁。患贫血7-8年,血色素5-7g之间。近两周来常有昏厥之象,面色不华,心慌耳鸣,少气懒言,易汗纳差,舌淡而胖,苔薄白,脉沉细。辨证属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先用归脾汤7剂,继用本方大补气血。共服34剂,血色素上升至9.5g,症状逐渐消失。
加减
便精遗泄,加龙骨1两;咳嗽,加阿胶。
记载
《三因》卷十三。
组成
黄耆1两,当归1两,桂心1两,甘草(炙)1两,橘皮1两,白术1两,人参1两,白芍药3两,熟地黄3分,五味子3分,茯苓3分,远志(去心,炒)半两。
用量
每服4大钱,水1盏半,加生姜3片,大枣2个,煎至7分,去滓,空腹服。
加工制药
上锉散。
各家论述
1.《医方考》:人参、黄耆、白术、茯苓、甘草、陈皮,皆补气药也,荣血不足而补气,此大易之教,阴生于阳之义也。阴者,五脏之所主,故用当归泽脾,芍药调肝,熟地滋肾,五味益肺,远志宁心,五脏和而阴血自生矣。桂性辛热,热者入心而益火,辛者入经而利血,又心为生脉之源,故假之引诸药入心而养荣血于脉耳!
2.《名医方论》:柯韵伯;古人治气虚以四君,治血虚以四物,气血俱虚者以八珍,更加黄耆、肉桂,名十全大补,宜乎万举万当也。而用之有不获效者,盖补气而不用行气之品,则气虚之甚者,无气以受其补;补血而仍用行血之物于其间,则血虚之甚者,更无血以流行。故加陈皮以行气,而补气者悉得效其用;去川芎行血之味,而补血者因以奏其功。此善治者,只一加一减,便能转旋造化之机也。然气可召而止,血易亏难成,苟不有以求其血脉之主而养之,则营气终归不足,故倍人参为君,而佐以远志之苦,先入心以安神定志,使甘温之品,始得化而为血,以奉生身。又心苦缓,必得五味子之酸以收敛神明,使营行脉中而流于四脏,名之曰养荣,不必仍十全之名,而收效有如此者。
3.《古方选注》:养营者,调养营气循卫而行,不使其行之度数疾于卫也。故于十全大补汤中减川芎行血之品,独用血分填补收敛之药,则营行之度缓于气分。药中加广皮行气之品,则卫行之度速。观其一减一加,便能调平营卫,使其行度不愆。复远志、五味者,经言:营出中焦,心经主之。以远志通肾,使阴精上奉于心,佐以五味收摄神明,一通一敛,则营有所主而长养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