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治
瘖痱证。舌强不能言,足废不能用;及产后麻瞀。中风肾虚者。
用法
1.瘖:一妇人忽然不语半年矣,诸药不应,两尺浮数,先用六味丸料加肉挂,数剂稍愈。乃以地黄饮子30余剂而痊。
2.痱:新郭沈又高续娶少艾,未免不节,忽患气喘,厥逆。语涩、神昏,手足不举。医者以中风法治之,病益甚。余诊之曰:此《内经》所谓痱证也。少阴虚而精气不续,与大概偏中风、中风、痰厥、风厥等病绝不相类。刘河间所立地黄饮子,正为此而设、何医者反忌之耶?一剂而喘逆定,神气清,声音出,四肢震动。3剂而病除八九、调以养精益气之品而愈。
3.神经衰弱:沈某,男,45岁。由于思想长期紧张,致心悸不宁,头晕,腰痠,失眠,每晚需服安眠药。后病情加重,精神恍惚,记忆力衰退,耳鸣,心烦,畏冷,夜尿频清,面热,舌质红、苔薄,脉细弱稍数,此为肾阴亏虚,阴损及阳,阴阳失衡,心肾失交之症。处方:生熟地各15g,苁蓉15g,山萸肉、石斛、麦冬、巴戟天、柏子仁各10g,五味子8g,肉桂粉3g(吞),制附子、炙远志、石菖蒲各5g,白茯苓30克,龙眼肉3枚。5剂后好转,加减续投,共50剂而愈。④风痱(晚期梅毒脊髓痨)《新中医》(1985;6:16):用地黄饮子原方去姜、枣、薄荷,治疗晚期梅毒脊髓痨,均服7剂,复诊时大部分病者都见好转。西医对比,证明有效率80%以上。
禁忌
风气甚而有火多痰者忌服。
记载
《圣济总录》卷五十一。
组成
熟干地黄(焙)1两,巴戟天(去心)1两,山茱萸(炒)1两,肉苁蓉(酒浸,切,焙)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石斛(去根)1两,五味子(炒)1两,桂(去粗皮)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麦门冬(去心,焙)半两,远志(去心)半两,菖蒲半两。
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3片,大枣2枚(擘破),同煎如,去滓,食前温服。
加工制药
上锉,如麻豆大。
各家论述
1.《法律》:肾气厥,不至舌下,乃脏真之气不上荣于舌本耳。至其浊阴之气必横格于喉舌之间,吞咯维艰,昏迷特甚,又非如不言之证,可以缓调。方中所用附、桂、巴、苁,原为驱逐浊阴而设,用方者不可执己见而轻去之也。
2.《医方集解》:此手足少阴、太阴、足厥阴药也。熟地以滋根本之阴;巴戟、苁蓉、官桂、附子以返真元之火;石斛安脾而秘气;山茱温肝而固精;菖蒲、远志、茯苓补心而通肾脏;麦冬、五味保肺以滋水源,使水火相交,精气渐旺而风火自息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