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效与作用
补益脾肾;利水;解毒。主脾虚泻痢;热病口渴;消渴;小儿盗汗水肿;小便不利;阳事不举;病毒性肝炎;痔疮;疔疮;皮肤瘙痒
食用方法
内服:煮食,100-250g;或烧存性,入丸、散,每次6-10g。外用:适量,烧存性,研末调敷,或生品捣敷。
形态特征与生境分布
生活习性,泥鳅属底层鱼类,常见于底泥较深的湖边、池塘、稻田、水沟等浅水水域。生活水温10-30℃最适水温为25-27℃,故应属温水鱼类。当水温升高时30℃时,泥鳅即潜入泥中度夏。冬季水温下降到5℃以下时,即钻入泥中20-30cm深处越冬。对低氧环境适应性强。除了鳃呼吸外,还可以进行皮肤呼吸和肠呼吸。视觉很弱,但触觉及味觉极为灵敏。杂食性,幼鱼阶段摄食动物性饵料,以浮游动物、摇蚊幼虫、丝蚯蚓等为食。长大后,饵料范围扩大,除可食多种昆虫外,也可摄食丝状藻类、植物根、茎、叶及腐殖质等。成鳅则以摄食植物食物为主。一般多为夜间摄食。水温10℃以下,30℃以上即停止摄食。养殖技术,泥鳅生长发育到2龄后性腺成熟,雌醺身长度与怀卵量有关,体长20cm的雌鳅怀卵24000粒以上。卵径1.2-1.5mm,黄色半透明,粘性卵。每年5-7月,水温在18-20℃时为产卵盛期.多产在水草丛生的流水处。鳅卵孵化时间的长短与水温有关,当水温为15℃时,孵出时间需要4天,当水温25℃时,仅2天即可。初生鱼苗,全长约3.7mm,吻端有粘着器官,可使鱼体悬挂在鱼巢上,依靠卵黄供自身营养。3天后,鱼苗全长5.3mm,腰点出现,卵黄囊消失,开始摄食外界食物。这时可钭鱼巢移出孵化池。泥鳅苗种培育分两个阶段进行,第1阶段为鱼苗培育,将全长5.3mm的鱼苗部育到10mm左右。第2阶段是从1cm培育到3cm或更大。饲养管理,泥鳅饲养管理大致分为孵化管理、鱼苗管理、鱼种管理、成鱼管理等几个时期。饲养3-4个月的鱼种,何等长达100mm,体重可达11g;饲养1年后,体重可达15g。另外,泥鳅也可稻田养殖。也可与其他鱼种混养。在养殖过程中可投喂含有鱼粉、蚕蛹粉、米糠、麸皮等成分的混合饲料,以作补充。每日投喂1-2次。
记载
出自《滇南本草》
生长地区分布
生态环境:1.喜栖于静水的底层,常出没于湖泊、池塘、沟渠和水田底层富有植物碎屑的游泥表层,对环境适应力强,天气闷热时浮出水面呼吸,水干涸则钻入泥土中一般2冬雌性成熟。6-7月产卵。杂食性。2.喜居于泥底水质较肥的浅静水中,以高等植物叶片为食。分布于吉林、辽宁、河北、内蒙古、江苏、福建等地。3.分布于我国长江中下游、渠江及其附属湖泊、水体之中。资源分布:1.我国除西部高原外,其他各地均有分布。2.舂布于吉林、辽宁、河北、内蒙古、江苏、福建等地。3.分布于我国长江中下游、渠江及其附属湖泊、水体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