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效与作用
益气养阴,补脾肺肾,固精止带。用于脾虚食少,久泻不止,肺虚喘咳,肾虚遗精,带下,尿频,虚热消渴。
禁忌
湿盛中满或有实邪、积滞者慎服。
食用方法
内服 煎汤,15~30g(大剂量60~250g);或入丸、散。外用 适量,鲜品捣敷。
药用部位
根茎
形态特征与生境分布
为深根植物,宜选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栽培。对气候条件要求不严,适应性强,但喜阳光充足的环境。凡土质粘重或低落洼易积水的地块不宜种植。忌连作。用芦头和珠芽繁殖。
记载
山药原名薯蓣,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名医别录》云: “薯蓣生嵩高山谷。”《本草经集注》云: “近道处处有之,东山,南江皆多。” 《本草图经》云: “近汴洛人种之。”《本草品汇精要》云: “今河南者佳。”《救荒本草》云: “怀、孟间产者入药最佳。”《本草原始
生长地区分布
河南、江苏、广西
加工制药
冬季茎叶枯萎后采挖。切去根头,洗净,除去外皮及须根,用硫黄熏后,干燥;也有选择肥大顺直的干燥山药,置清水中,浸至无干心,闷透,用硫黄熏后,切齐两端,用木板搓成圆柱状,晒干,打光,习称“光山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