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效与作用
清肝明目,和中利湿,解毒消肿。用于目赤肿痛,脘腹胀痛,胁痛,肠痈,水肿,带下,疮疖痈肿。
用法用量:9~15g。
——以上来源于《中国药典》2015版
可清肝明目,和中利湿,解毒消肿;
用于目赤肿痛,脘腹胀痛,胁痛,肠痈,水肿,带下,疮疖痈肿,肾炎,子宫内膜炎,肝硬化腹水,阑尾炎等症。
主治
现代药理研究,菥冥的黑芥子苷经酶水解成苷元芥子油后,有杀菌作用,黑芥子苷可用于痛风,以增加尿酸的排出。
临床上选方可用于治疗阑尾炎、产后子宫内膜炎等
成分及药理研究
含黑芥子苷,经酶作用后产生异硫氰酸烯丙酯。具有杀菌、增加尿酸排出等作用。
禁忌
脾胃虚寒者不宜用。
孕妇、儿童慎用。
本品亦有苏败酱、败酱草等异名,以往南方个别地区将其作败酱草使用。但正品败酱草与本品科属来源均不同,不应混用。
食用方法
人用量:8~15g,内服:煎汤,鲜品倍量。
选方
可用于治疗阑尾炎、产后子宫内膜炎等药用部位
十字花科植物菥蓂的干燥地上部分。
形态特征与生境分布
一年生草本,高20~40厘米。全体光滑无毛。茎直立,圆柱形,表面粉绿色。叶互生,根生叶有短柄,茎生叶无柄,基部抱茎。叶片倒披针状长椭圆形至狭针形,边缘具稀疏浅齿或粗齿,两面粉绿色,中脉在背面隆起,结果时枯萎。花白色,偶见红色,密集枝梢。果圆形或倒卵状圆形,扁平,顶端凹入,边缘有翅状突起。全草入药,5~7月采收,鲜用或晒干。我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生于草坪、菜田、路旁等湿润处。
选购保存
以色黄绿、果实完整者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