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根。黄芪素以“补气诸药之最”著称,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有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的养生功效。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释名“耆,长也。黄耆色黄,为补药之长,故名。”
功效与作用
1.黄芪性微温,味甘,既是民间常用的补气食物,又是中医常用的补气中药,医书上称“黄芪补一身之气”。黄芪与党参、太子参或人参同服,补气的作用更佳,更适合气虚体质的人食用。黄芪还具有增强学习记忆能力、保护脑组织、促进造血功能、抗肿瘤和减轻放化疗反应等保健作用。
2.增强免疫力:黄芪内含而多种抗菌有效成分,而且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因此还能用于预防某些传染病的发生。
3.双向调节血压:中药专家研究发现,黄芪具有双向调节血压的作用,临床用量小时为升血压,重用黄芪则降血压。适宜治疗气血两虚型高血压患者。
4.延缓衰老:黄芪含皂苷、蔗糖、多糖、多种氨基酸、叶酸及硒、锌、铜等多种微量元素。从中药黄芪植物中提取而成的药物,可增强人体免疫细胞抵抗艾滋病病毒,并对人体一些器官起到延缓衰老的作用。
5.疗疮生肌:黄芪是传统疮药,有生肌的作用,尤其适用于溃疡久不愈合的化脓性感染。
营养价值
黄芪含皂苷、蔗糖、多糖、多种氨基酸、叶酸及硒、锌、铜等多种微量元素。
禁忌-副作用
1.感冒发热、胸腹满闷者不宜用黄芪。
2.肺结核有发热、口干唇燥、咯血症状者不宜单独服。
3.痈疽初起或溃后热毒尚盛不宜服。
4.孕妇不宜长期大量服。
怎么吃
用黄芪5-10克,开水泡10-20分钟后代茶饮用,可反复冲泡。用黄芪50克左右煎汤,用煎过的汤做饭或粥,做成黄芪饭、黄芪粥,也很有益。还可在选购方法
以圆柱形,极少分枝,上粗下细,表面灰黄色或淡褐色,有纵皱纹或沟纹,味微甜,嚼之微有豆腥味者为佳。 置通风干燥处,防潮,防蛀。妙方
治过敏性鼻炎
方法:取黄芪10~20克,泡茶或煎汤饮服均可。每日二三次,疗程最短1个月,最长半年。治愈后一般不复发。
糖尿病患者宜常饮黄芪茶
糖尿病患者往往多饮、夜尿,发展至中后期容易出现气阴两虚,导致腰酸腿软的症状,可用黄芪泡水代茶饮,经过一段时间治疗以后,可使夜尿越来越少,腰膝酸软的症状也会明显改善。 方法:每次用15克黄芪泡水代茶饮或水煎服即可,14天为1个疗程,一般可服1个疗程或几个疗程。也可做成粥食用。具体做法是生黄芪30克,山药60克(研粉)将黄芪煮汁300毫升,去渣,再加入山药粉搅拌成粥,每天服用一二次即可。
黄芪蛤蚧粉防哮喘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多发于春秋两季,故可在每年3-5月及9-10月服用黄芪蛤蚧粉防止哮喘发作。此方适用于10岁以上的哮喘患者。 方法:黄芪100克,蛤蚧1对(去头足),地龙100克〔去除内脏的干品)蝉蜕60克。将上药研成细粉,每天2次,每次吞服5克。
过度劳累,用黄芪补一补
当过度劳累、气已亏虚时,不妨用黄苗将丢失的能量补回来。用黄芪补气可试试以下食疗方。 方法:黄芪15克,红枣10颗。将黄芪、红枣一同放入砂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大火烧开后,改小火煎煮约15分钟,代茶饮,能够改善身体疲劳,缓解脾胃气虚。
黄芪蜂蜜膏改善体弱、盗汗
方法:锅置火上,加入适量清水,将黄芪(切片)100克放入锅内煮至汤汁较少,加入蜂蜜调匀为膏状,每日早晚空腹服,每次10~15克,温开水送服,坚持服用,可改善体弱、盗汗等症状。
黄芪小米粥,远离白带增多的烦恼
方法:锅置于火上,加入适量清水,先将黄芪(切片)50克放到锅内煮,煮至水剩一半后,去渣留汁,将淘洗好的小米100克放入锅内,用小火煮至粥熟时,加入适量冰糖熬溶,分3次空腹食用,连服5天,白带就会减少。
黄芪猪肝汤,改善产后通乳
方法:将猪肝洗净、切片,黄芪切片。锅中加适量水,放入猪肝和黄芪,小火煮40分钟左右,加盐少许调味,吃肝饮汤。此方适用于产后气虚血少、乳汁分泌不足。